微信分享图

《那年月的一个故事》的故事

  那是1988年的深秋,我的儿童题材的长篇小说《那年月的一个故事》被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受出版,责任编辑姜英同志在定稿之后对我说:“本书想插些图画,你能不能在徐州请一位画家画画?因为他们最熟悉当地的生活。”他又说:“要画10到20幅 。”我答应了。回到徐州之后,我便去找画家、我的朋友马奉信君。老马听了我的要求,便说:“搞图书插图我不行,我给你介绍一个专家吧。我们画院的王其钧同志插图画得好,可以请他画。”按照奉信给的联系方法,我在黄河岸边的一座简易楼上找到了王其钧同志。说明来意,其钧同志满口答应,并谦虚地说:“我试试吧,不知能不能画好?”我当即把一摞书稿交给他。

  几天之后,其钧同志将书稿读完了,约我见面,说谈谈构思情况。我又来到他的小楼。这次谈得十分畅快,他把我小说中自认为有“神”的章节都构思了完美的画面,写出了绘画的构想,共设计了十五六张,我都高兴地接受了。只是,我听说其钧同志正忙着考研的功课,时间很紧。我说:“其钧同志,如果时间太紧,你就少画几张吧,别影响你考研。”他摇着头说:“不,不,构思好了,一定都画出来。”大约只有10天,其钧同志便画出了精美的图画15幅。我匆忙把插图送到了上海,编辑部及时开了个集体审稿会,一致认为“件件都是精品,完全符合文稿神韵。”并让我转告他们对画家的谢意。

  由于出版社的选题计划需要协调,加上他们筹划出版包括中外名著在内的一套大约200册的“少年文库”想将拙稿纳入文库,故拖至1990年1月才出版(该书后来印刷7次,总印数达l3.7万册)。样书到手之后,我便带去找其钧同志。可是,他的住处已是人去楼空;再去画院打探,得到的地址总是模糊不確的。我曾先后向成都、重庆、昆明写信,均以“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被退回。从此,我只好把思念深深地藏在心底。

  《那年月的一个故事》出版后,获得较好的影响。出版社告知,本书是他们单册印10万本以上的为数不多的畅销书,并评为该社“优秀图书”。我知道,本书能获此效应,是借重了其钧同志精美的插图,我十分感谢他。其钧同志画的插图,由于版面限制,有4幅被抽了下来,抽下来的4幅我从出版社取回了,一直珍藏着,并且不时地拿出欣赏。现在,这4幅插图已成为我收藏中的珍品了。

  素有古道热肠“书画伯乐”之誉的任务先生告知我,其钧先生要在徐州办展览,我闻之大喜,正应了“二十余年寻不见,相聚全不费功夫”。缘份正是剪不断理还乱、情真意切的那种牵挂和思念。

  预祝他画展成功,艺术成就日新月异迈向巅峰。

  董尧(徐州·作家)

作者:董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