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以形为意—王利丰的抽象艺术


四君子 综合材料

  记者:这一系列的画面跟中国传统山水、花鸟作品的特点有些相近,您是否在追求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

  王:对,因为我现在就是用我的方式去重新演绎传统的题材,主要是强调材料的表现能力,基本上是抛开纯抽象形式,以材料做笔墨,用它们做形。

  记者:就是引用中国传统山水的风骨,来重新演绎艺术的理念和艺术观。

  王:选题都是传统的题材,像“梅兰竹菊”、“山石” “花草” 。如今,任何题材都可以展示。古人用完全一样的笔、墨、纸来展示他们自己的绘画形式与风格,如果能把古人的形式与境界用现在的形式手法表现,我认为这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因为这些毕竟是我们的文化精华。像八大山人、董其昌的、董源,包括我前一段时间大量翻阅的袁江、袁耀的青绿山水,太美了,太牛了。

  今天我们看惯了平光亮、卡通等风格的作品以后,再翻一翻历史,看一看古书画,就会发现古人的东西很精妙,很伟大,我们现在达不到他们的那种精神力、表现力。所以,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无所谓题材,我就想试试能否重新演示传统的精华。尤其在当下浮躁的艺术表现下,更应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心安静一下。

  记者:现在对抽象艺术的普遍理解是中国自古以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抽象,抽象艺术这个概念源于国外。从这个角度来说您的这些关于中国古典的抽象艺术题材或符号,作为抽象领域的探索很有意义,你当初是怎么想的?

  王:我没有完全被现在的抽象概念束缚。因为我创作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去展示一种无形的、完全个人化的东西。艺术毕竟是有一种深度、有一种脉络,我以前的东西太自我,但是如果观者从形式、材料、色彩上找到吻合,他们也会愿意接受,而今我的目的性更强了,我用大的概念化题材,直接表现,让别人省去揣摩、研究。我不回避对古人的吸收学习。

  记者:但是,从你的画面里边感觉不到现代意义上的抽象感觉。

  王:因为抽象是一个形式,我只是把那一部分暂时先放一放。

  记者:是不是以后抽象的意味会更深入一些?

  王:我用现在的手法方式表现可能又走到了一种抽象。完全把形抛开,我觉得那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因为我一直在极力地在表现材料,也许当我觉得“形”也不重要的时候,我也会把“形”概括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提高。所以现在是先有形,先有材料的表现力。

  记者:其实《大明》、《墨》等系列是对您对艺术的反复和总结的过程。

  王:对,其实我始终没有离开中国文化元素。到如今已经到五十知天命的年龄了,所以,经常看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字画、戏曲,越看越感觉它们的内容和表现力太了不起了。古人能做例这样一个地步,我们今天就不能让它断代,就应该有一个传承繁衍。

  记者:其实你在对文化做一种延伸。

  王:我想文化的脉络、精神与文化的精华应该从自身开始延续。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我想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做。我毕竟不是一个理论家,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研究学者,而是一个画家,我只能用我现有的能力尽量地去沿袭、展示传统的精华。因为如果现在不做,抛弃了经典与传统,我觉得这是一种大大的损失。所以,我现在没有随大流,没有像很多人那样从社会、人类的角度出发去创作,只是从文化的一个很小的角度切入。

  记者:但是恰恰是你的探索,似乎在别人对传统的认知和认同中,更加新颖。

  王:现在来讲,我的东西算是走偏锋,处于一种边缘的地带,而不是主流文化之内。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好,一个是我自己喜欢,另外我觉得这些东西始终还是要有人去研究,如果没人研究,那么许多东西都会失去。

  记者:其实某种意义上,过分的舍弃反而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警惕性。

  王:我还没有上升到那么高的觉悟。文化是多元的,现在大家都在表现不同方面的文化,是不是真正的好?现在也没有人肯定,还需要时间,绘画、艺术需要时间。需要历史来验证,无论哪种类型或者哪种形式。有可能我的创作最后可能被慢慢地遗忘,但是我希望多年以后,当有人偶尔翻到了,会意识到原来那个时侯还有人在关注传统文化的东西,传统的精髓并没有被遗弃。

  记者:这个意思就是在当代艺术的范围内不是说都表现现在的题材,还有人在注重过去的历史。

  王:对。就像梅兰竹菊这种题材。不是说今天画油画和国画的艺术家都去表现政治波普、艳俗、纯抽象等等和现在有关的社会生活题材了,就没有人画梅兰竹菊这个题材了,还是有人在研究、在创作。这个题材传了几千年,到今天依然有它的价值取向。

  记者:其实这个价值是思想价值,它并不单单是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

  王:现在和过去的观念也不同了。我们过去称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我现在给它们起的名字是“四大天王”,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天王,而不是那些大歌星、大腕艺术。我觉得这是对文化价值的标准和理解,关键是你从哪个角度去挖掘。

  记者:所以你的作品是在冲击这种传统题材在新时代的文化意义,是一种新文人思想的寄托。

  王:它就是一个新的价值观。其实我们现在不应该那么盲从,那么浮躁,而是应该静下心来从各个角度认真地思考、研究。其实如果能静心创作,可能就会出现很多的精品。大家为了市场,对同一种类型趋之若鹜,这是很盲目的,也会慢慢把艺术的本质抹掉、忽略。所以我现在很敬重一些老先生和前辈,他们没有跟随今天的潮流,依然按照自己的既定思路去创作,作品一张比一张精彩,从内涵上来讲,他们创造了自己的一种精神境界。而今天很多人确实达不到这一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