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时代的视觉表达时间感
文/李建春
许永城的油画是介于抽象、具像和影像之间的一种视觉研究。色调轻盈优美,构图完好,虽多取自边边角角和局部细节,但是具有鲜明的构成意识而且趣味端正。现代绘画对影像的利用,多是用坏照片,永城的影像素材却是经过精心构图或剪裁的,具有构成意味的。他把眼中的事物经过特殊技法处理成模糊的边缘,虽受到阿利卡和里希特等的一定影响,以及当代西方某些前沿绘画的影响,但是他用这种制作的失焦感觉造成疏离、淡漠和回忆的氛围,风格鲜明,富于诗意,引人遐思。永城油画的色调轻盈、活泼、和谐,上色薄,一般是经过多层的覆盖、自然透出来的复合色,不是事先调出来的,这种平面性涂绘,虽与水墨的书写性不能比,但是在油画中已很鲜明,是抽象表现主义大色域阶段的画家罗思科等常用的技法。永城能把多种影响集于一身而不露痕迹,妥帖得体,显而易见是富于才情——他还会用这种才情持续地为自己制造光晕。
床头灯 250x200cm 2019 许永城
空房 布面油画 80x120cm 2012 许永城
永城的艺术具有多重的视觉趣味。就抽象与具像的关系来说,他是用具像画抽象,他的画,远看空间层次分明,近看却是平涂,灵氛的幻象消失在平面性中。他把灭点拉近,把透视空间压成箱状,与里希特的一部分抽象实验异曲同工,甚至远绍塞尚的传统。由于需要突破这种空间的封闭性,他在画面中制造“刺点”,背景中常见午后过分强烈的阳光或前景中一束投射进来的白光。这加重了白日梦的感觉。永城是一位利用视觉原理制造灵氛的高手。
片段系列-8 布面油画 24x21cm 2015 许永城
就事物在眼中的呈现来说,物像模糊、失焦属于寻视(与凝视相对),寻视是一种非集中的视觉,是注意力的丧失,苏珊·朗格称之为非审美的视觉。永城的构成之讲究、色调之和谐及平面性书写等,与这种非审美视觉之间,构成张力,审美中有反审美的因素。他的画面的抒情性,散发着往昔的光晕,却同时又是一种视觉的噪音。他能用互联网时代的视觉表达一代人的时间感,这是他的艺术最有趣的地方。他似乎是从资讯的消费中转身,陷入失神的回忆。永城的往昔不是画面中画出的,而是一种背景或方向,完整未动,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那就是彼岸。他用复杂的技法造成这种心境。这时代的图像并没有出现,但他已用画面的模糊表达了厌倦、疏离的情绪。他把目光移向画出的这些,同时又是什么也没有看,而只是,一种转向。我们猜测他转向往昔,是可以的,往昔也是彼岸。在那些晦暗的时刻,阳光打进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