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秋山苍翠》——中美协李佩锦艺术作品鉴赏

  其实,读李佩锦的《秋山苍翠》便有一种感觉,是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体,这幅画里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这是当今山水画中最能体现出时代强音的感觉,虽然没有那么夯实,但若要仔细读来,的确是传统与创新并进,这里的创新指的地方很多,而不是简单的以笔墨论长短,而是要综合考量才是。

  秋山苍翠 (68*178cm) 编号:E80844173

  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的前辈画家就已经提出了中国画应该创新发展的主张,但是传统却不能丢掉,一旦丢掉,何谈中国画的发展?

  传统,并不是保守的同义词,也不是封闭的,凝固不变的。传统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更新、增进的态势和过程。正是在它不断演进、发展的过程中,淘汰了低劣庸俗的东西,积淀了优秀高雅的东西,总体上是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留存下来的。以往有许多优秀的创造者,他们的艺术成就成为我们今天的传统,而今天的那些具有创造性的画家,又为未来的传统增添新的内容。因此说到继承传统,好像等于说保守不前,泥古不化,其实恰恰相反,传统的生命和核心精神就是发展和创新,从根本上来说,继承传统和创新并不是对立的,应该是统一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涌入国门,给中国画以强烈的冲击,于是出现了“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革毛笔的命”,以及后来的“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并出现了所谓的“新水墨运动。”好多画家困惑了,甚至迷失了方向。有的画家望着西方画东方,用丙烯油彩画中国画,模仿西方五六十年代的图式去“创新”。他们完全背弃了中国画传统,盲目的创新,追求所谓的现代性。一些人以为创新就是全盘西化,现代性就是西化,这显然是进入了误区,但想改变也非一日之功。

  好在,如李佩锦这样的山水画家义无反顾地在山水画的领域里自由翱翔,不受所谓的西化的影响,但也不会闭门造车,而是敞开心扉,接纳一切可以的艺术,但根基永远是中国文化为载体,扎下深根,吸取营养,为的是让自己的传统山水画在继承上在发展上有所突破,创新也是建立在文化根基之上谈创新的,这是中国画最根本,也是最民族的,舍去了本民族的东西,试问你的画还有发展的空间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