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
书法在这个时代,它有很多机遇,又有很多挑战。
机遇,就是这个时代开始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尤其是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得到了提高,大家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因此,我们的书法教育更应该面对的是普通大众,更应该去做一些普及和提高。
书院发展的一个理念——让书法重回生活,就是怎么样让书法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为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书法中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感受到书写的快乐。我们的书法理念和书法教育,“学书循理,回归常识”,就根之于此。

行书 《月夜舟中》
物之理
任何艺术的表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书法也是如此。
毛笔、宣纸和墨是书法必须的工具和材料,要想充分地表达,就必须熟练地掌握它们的性能。比如毛笔的使用,狼毫、兼毫和羊毫的特性分别适合什么样的风格,一笔下去,毛笔的状态如何,如何控制它,什么时候该快该慢,什么时候该提该按;比如宣纸,生宣、熟宣对表达效果的影响,以及对行笔节奏的要求;比如墨,浓淡枯湿的控制,等等,这些都是顺畅表达所必须掌握的。
这是自然之理,是物理层面的,也是技术层面的,只要运用这些工具和材料,你就无法摆脱其特性和规律,而对这些特性和规律的掌握,没有捷径,只能不断尝试。

《朱元章目谓 》 尺寸:42x27
字之理
书法是对汉字的书写。汉字充分体现了祖先的智慧。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不从汉字的角度来看,会觉得它的造型很美;而一旦把它当汉字来解读,却觉得不尽如人意。
可见,汉字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包含着一种“理”。书法以汉字的书写为前提,汉字的限定使其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规定性;另一方面,在保证汉字可识性的前提下,又可充分发挥书写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汉字进行充分的变形,这也正是书法的魅力之一。

《水照云开联》
情之理
艺术的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是以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表达情感为目的。
如何使自己表达的是真“情”而不是假“意”?如何使自己表达的“小理”摆脱偏执和狭隘,而通“大道”?
我想这就涉及到了文化。书法理论界有些人喜欢谈文化,但如果这种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不能落实到作品层面,并具体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那么,它对于创作实践总是“隔”的,这也是书法界对空谈文化反感的重要原因。

《古镜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