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大数据时代的绘画何去何从?
一位lT名人说过:“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实际上无论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大数据时代……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
人类的绘画,它的发展脉络大致分四个时期,
其一、是古岩画时期(包括陶画、砖画等);
其二、是东西方绘画分道扬镳时期(东方走的是写意绘画道路,西方走的是写实绘画道路。)
其三、是东西方互相学习,互相融合时期(除了传统的三象绘画以外,还有观念绘画、波普绘画、视频多媒体、装置、行为艺术……);
其四、是眼下绘画己经不知不觉中进入大数据时代。
从我自己的经历,就能感到大数据飞速前进的步伐。
我是2007年在雅昌建博客,当时序号是6万4千多号。
而現在新人在雅昌建博客的序号己经到256万多号,整整增加了40倍。
试想,即使这256万博主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画画,那也有85万人,如果每人每周画一幅画,那一年也画出四千多万幅美术作品。何况还有其他的网站,其他艺术号,微博等都在发美术作品,所以绘画的大数据时代己经来临了……
在大数据时代,搞美术的如何学习?如何面对海量的美术作品?如何探寻自己的奋斗方向?这就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要对绘画有一个正确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绘画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而人类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只要你创作的绘画不触犯法律,不违背社会道德,不管你是画具象、意象、抽象等绘画都是可以的……
当然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不夠的,还要认识到绘画还有更高层次的文化的内涵。所谓文化的内涵,就是你创造的艺术形象能否存活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下面是上万年以来,人们描绘马的形象的演变过程,这些不同时期的马都会存活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这个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承。图1、岩画马
图2、画像砖马
图3、韩干画马
图4、徐悲鸿画马
对于美术工作者,如何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就目前而言,个人的一台电脑,是谈不上实现大数据……但是重视数据,利用个人的一台电脑去互联网上尽量收集数据,却是可以做到的。这对自己的研究课题的进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人曾用“做饭”的比喻,来解释大数据的应用。
做饭的流程与大数据的流程很相似。买菜(数据采集)~洗菜(数据清洗)~配菜(数据建模)~炒菜(数据加工)。
其一、做饭首先得有食材,大数据也一样,没有数据说什么都是扯淡,所以数据就是数据人的食材。
其二、洗菜(数据加工)也很重要,菜要摘掉烂叶,洗干净才能做菜。数据也一样,也必须去伪存真。
其三、配菜(数据建模),就是准备做什么风味的菜,就要准备什么样的原料。大数据中的数据建模,就很重要。
如以庭堂绘画为例,在这个领域它有标准的行业数据摸型。山水画多是正面大瀑布狂泻而下,预示家庭财源茂盛。下面是一水塘有巨石阻隔,预示財不外流……当然这种公式化的数据模型,是不会画出好画的。所以数据建模必须要有突破、创新意识。
其四、炒菜(数据加工),如果配菜是个艺术活,那炒菜就绝对是个技术活了。数据加工也是技术活,还有一些数据结构化不明显,如图片、音频、視频等,这些数据因果关系弱,就需要人为对其进行标注。要将各种数据进行计算,汇总、为最后的数据应用和数据消费者服务的。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更要弄明白“知识”与“道路”的关系。“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道路”(指突破创新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讲更为重要。试想,你对徐悲鸿画马的知识非常丰富,画出马来可以乱真,甚至人称“徐悲鸿第二”,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你看深圳大芬村的画工,25分钟就可以画一幅梵高自画像……
所以“道路”的重要性就是文化层次上的提高,以画马为例,韩干“以马为师”,所以他画的马超越了前人画马。而徐悲鸿运用中国的水墨,在宣纸上把西方的技法溶入画马之中,並取得很好效果……这就是突破创新。今天,如果你想画马,就必须从徐悲鸿的车辙中跳出来,要找到你自己突破创新的道路……当然,这很困难,不过大数据时代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