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金玉画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在他的精心描绘中都透着一种自在的安详和宁静。
出现在他风景中的人物也大都显示出了闲适和安逸。
而另外两幅表现了倒立者和即将入水的人,为画面平添了紧张和更为复杂的含义。
绘画的路非常漫长。
金玉的刻苦和用功会成为他继续前行的保证。
我们期待金玉的绘画能有更丰富的表现和更深入的开掘。
——段建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认识杨金玉老师,从收藏他的油画作品《绿江白船》开始!
------美里
寻石记
美里:《寻石记》线上展览的二十幅纸本作品几乎都是画的园林山石,石头对于你的成长有特别的意义吗?
杨金玉:从研究生阶段到现在一直都在尝试关于园林石假山题材的绘画创作,之所以抓着这个点不放,一方面来自小时候的记忆,家乡费县的石林早就小有名气,主路两旁堆满了形状百态的怪石,石头的特点没有太湖石的“瘦”、“漏”、“透”等复杂的形体变化,其整体外貌略显粗狂,甚至有些雄壮,充满画意。这些已经完成的作品都离不开儿时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冥冥之中的指引,也是今后完成一系列此类作品的最初的母体。
杨金玉 《 拥 》 30x24cm 纸本水彩 2016年
杨金玉《夜空》40x50cm 纸本水彩 2017年
美里: 故乡的石头是你的一个代表性的创作符号。是石头塑造了你的审美观吗?
杨金玉:因为对顽石的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特别注重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石”常常被比作人格美、精神美和品德美,无不体现出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的情怀。为了更好的拓展创作思路,我先后去过苏州狮子林、拙政园、个园、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每次考察都有新的认识和感悟,也促使我的此类作品不断推进完善,由石头向园林逐步尝试。我认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石假山的内在审美与自我的内在精神相契合,园林中的石假山具有独特的结构方式,形态特征变幻莫测,石假山应景迂回曲折,怪异静谧富有生趣,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当你置身其中,被富有灵气的山石所包围,会不自觉的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美,在历史的长河的积淀下透着一股内敛含蓄、又富有诗情画意。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五》50x28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水花系列之一》 19x24cm 纸本水彩 2020年
美里:纸本作品表现是首师大读研阶段的影响吗?纸本算是油画创作的草稿部分?
杨金玉:是的!我的创作基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草稿创作的尝试,即纸本创作。第二个部分油画创作。纸本草图尝试最终为油画创作服务。
纸上绘画创作作为首师大表现工作室重要的特色教学课程,我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受益匪浅,其表现材料丰富多样。如水彩、水粉、色粉、木炭条、土等各种综合材料。由于纸上创作材料使用方便的可控性,我在读研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纸本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也慢慢找到创作心得,纸上创作能够更容易快速表达画面的效果,也更容易上手。基于先前纸上创作的尝试和实践经验,我将园林山石、人物引入纸本创作,这一过程使得园林中的某种独有的气质与本人的绘画思路发生了内在对接,发生碰撞。自己绘画面貌由此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从题材挖掘到具体实践再到自我绘画语言形成的过程。
杨金玉《试水之一》13x20cm 纸本水彩 2019年
杨金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30x24cm 纸本水彩 2016年
杨金玉《观海》30x24cm 纸本水彩 2019年
无论是纸本创作还是油画创作,主要意图并不是将园林中的具体形象照挪到画面中,而是发掘其特有的精神来表达内在情绪,这一过程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外在的,也是心里的。其中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围绕石假山作为主要的表现元素,假山之中常常放置于人物形象。有的人物倒立、有的沉思、有的拥抱、有的练功等等,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表达情绪的自画像,也是一种内心的精神寄托。
金玉《故园无声之一》30x24cm 纸本水彩 2019年
杨金玉《故园无声之太极》30x24cm 纸本水彩 2019年
杨金玉《故园无声之四》30x24cm 纸本水彩 2017年
美里: 从2017年开始关注你的作品,看作品里的水和石的平静里似乎又隐含一种即将发生的情绪,这是你营造的画境?
杨金玉:这个阶段的主要作品有《寻觅》、《寻石记》、《游》、《倒立》、《沉思》、《守望》、《故园无声》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也反映了我当时对画面的追求,自由而不失克制,静谧而又孤独,又有一种荒诞漠然之感,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又超脱于现实,游离于山石之间,寻觅自我的小世界。当然画画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会出现一些画面上的问题,最初在创作此类作品的时候,过多的追求画面中的形式感,忽略了画面最基本的问题,过多琐碎的细节,物体的边缘刻画生硬,缺少画面的节奏感等等方面,在纠结矛盾之中不断推进自己的创作,对画面的理解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在作品《倒立》中,我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性和绘画性,有意的舍弃山石人物的过多琐碎的细节,取而代之的是概括简练的几何化形体,注重山石与人物之间的外轮廓和边缘线的强弱虚实变化,画面整体主次更加分明,充满节奏感,注重画面的均衡感。同时有意的放慢创作速度,增加画面的覆盖程度,反复处理画面,让画面更加耐看经得起推敲,这幅作品让我打开了创作思路,对绘画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园林石假山这个题材还有很多未发现或者正要发觉得美,作为一个载体将继续创作下去,它承载着个人心境的精神内涵。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试水》 50x40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试水》 30x24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试水 23x24cm 纸本水彩 2020年
美里云展厅|第四回
《寻石记——杨金玉纸本水彩作品展》
杨金玉 《巩县石刻之一》 18x24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二 30x24cm 纸本水彩 2019年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七 》50x40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故园无声之三》 30x24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旧沙发的玩具》30x24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寻石记》 30x20cm 纸本水彩 2017年
杨金玉《 石窟壁画之一》 26x24cm 纸本水彩 2018年
| 关于艺术家 |
▼
杨金玉:
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1985年11月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德州职院。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画院青年画院特聘画家。
个人参展获奖情况:
2009年作品入选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北京
入选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成都蓉城美术馆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北京
2012年作品入选中国蓉城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成都蓉城美术馆
2013年作品入选第六届中韩国际美术交流展山东省博物馆
2015年作品入围第六届新星星艺术节西安美术馆
2016年作品入选2016年首届“青竹画材杯”全国油画作品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入选第四届“江山如画”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成都香迪红馆
参加咫尺之境-小幅绘画展 厦门兑山画廊
2016年作品获首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年展二等奖首师大美术馆
作品参加初夏艺象-艺评网艺术邀请展北京雍和美术馆
2017年作品入选第九届齐鲁风情油画展济南美术馆
作品入选山东省第二十一届新人新作展齐鲁美术馆
作品参加炼金术-首届山东青年当代艺术文献展嘉简美术馆
作品获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年展一等奖首师大美术馆
作品入选第三届山东青年美术大展山东省美术馆
2018年作品入选青衿计划北京正观美术观
参加善林融艺-山东青年艺术家展览济南银座美术馆
作品入选可见之诗-全国油画风景作品展十芴美术馆
参加首师大表现性绘画作品展中国油画院
参加开敞-绘画作品展北京798悦美术馆
入选第四届上海青年艺术作品展上海世博商贸展览馆
入选Hi21新锐艺术市集上海宝龙艺术中心
2019年作品参加第五届艺术苏州国际交流展苏州过云楼
作品参加形形色色-首师大表现性绘画纸本作品展(全国巡展) 西安美院美术馆山艺美术馆
作品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衿计划历年优秀作品展济宁美术馆
作品获许钦松创作奖铜奖广州美院美术馆
作品参加首届德州油画展德州美术馆
作品入选北京青年优秀美术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作品获断面景观-山东青年油画作品展优秀奖泰安美术馆
个展:
2010年北方工业大学阶梯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北京
2017年嘉简美术馆举办个展 济南
2019年如释艺术空间举办个展 济南
* 本文为山东水彩画院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和文字来源艺术家杨金玉。欢迎转发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山东水彩画院邮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