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平院长首次亲声导赏,为您揭开院藏精品的前世今生

馆内“小世界”,蕴涵“大乾坤”。

》》》


      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记录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博物馆与时代同行,创新变革,跨界融合,在文化传承中不断擦出新火花。


广州艺术博物院王平院长

首次“发声”,娓娓道来

从不同角度解读院藏精品,

品味美好生活。

让我们与大艺博一起,拥抱无限可能.....


01

《墨竹图》

   文同(1018—1079)  

   北宋   

   124.7*144.6cm       


☝︎

王平院长讲解《墨竹图》

     《墨竹图》是北宋文同存世不多的画迹之一,原为广东顺德的藏家温汝述所有。广东的大鉴藏家吴荣光于1802年以4小幅宋元山水与温汝述相易而得。民国年间流传至莫元瓒先生手中,后由莫先生捐赠予我院,成为我院镇院之宝。

      画的题堂上有康有为题写的“湖州墨戏”四个大字,以及康有为的题赞诗一首。文同是北宋有名的文人画家,同时也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表兄,文同博雅嗜古,文学修养深厚,善作诗文,长于书法,精于绘画,尤以画墨竹著称。他一生酷爱竹子,在任知州和知县官职期间,常常流连于山野的竹林之间观赏竹,还把他自己所画的墨竹尊称为“墨君”,把自己的居室称为“墨君堂”。苏轼为其作了《墨君堂记》。

      《墨竹图》的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它竹节分明,联结自然,枝叶活泼,生意盎然,极尽“虚心有节”,“洒然清风”。从《墨竹图》中可见,文同是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变化来作画的。他舍弃双勾画法,以毛笔的每一次动作一次完成形象,以水墨在绢上渗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画面,这竹子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画面上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文同开创的这种写意画法,纯以神行,他画竹时所见之竹,已不是自然生长之竹,而是文人的“胸中之竹”的意态。

      文同的墨竹画,在中国的花鸟画中开创了象征主义的先河,它不仅被同时代的文人画家所尊崇,而且流风连绵不绝,影响了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


02

《秋树聚禽图》

  林良

  明代

  152.5*77cm

                                             

☝︎

王平院长讲解《秋树聚禽图》



      林良,广东南海人。年少聪颖,喜爱绘画,善作花鸟。被招入宫中成为明代宫廷中最杰出的水墨花鸟画家,也是广东绘画史上第一个进入宫廷的画家。他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粗中有细,放而有度,气势沉雄自若,在明代院体画中独树一帜。林良的成功,不仅仅使广东美术终于有了广东籍画家扬声宇内的荣耀,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一种水墨淋漓而又法度森然的新风格的诞生。

     《秋树聚禽图》为容庚先生捐赠。该图由于保存良好,完好如新作,国家文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具有真、精、新之三美,为林良存世作品中极精之品。

     《秋树聚禽图》描绘了深秋时节,一群鸟雀栖息在枝头的景致。该画尺幅较大,构图参差错落而又周密严谨。枝叶寥落的乌桕和竹子前后交织,虚实相间,一群寒鸦和小麻雀穿插在枝头上,以浓重润泽的墨色渲染慈乌的羽毛,鸟腹、颈部上则染上淡淡的白粉,黑白对比强烈,鸟儿毛茸茸的感觉栩栩如生。他又以极淡的墨色加浅赭色点染小雀,使之轻盈灵动,呼之欲出。姿态各异,全体既分散又集中,不失一个“聚”字。开辟了水墨花鸟画的新趣味。

      还有一种解读就是这幅画具有特殊的教化作用,画中所表现的主体是慈乌。慈乌又名寒鸦,据说这种鸟能反哺其母,故称慈乌。这幅《秋树聚禽图》应是林良为迎合圣意而精心创作的一幅精品,其主旨也是借慈乌颂扬孝道。


03

《黄山始信峰图》

  渐江

  清代

  214*84cm


☝︎

王平院长讲解《黄山始信峰图》

      

      渐江,清代初期著名的四僧之一,原名江韬,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其家族原本是当地的望族,后来家道中落。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学识渊博,画技高超,从小喜爱绘画。在他36岁时,清军进攻徽州,渐江参加了抗清的战斗,但未能取胜。心灰意冷之下,他在福建武夷山削发为僧。渐江出家后很少与世俗往来,只把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专心于绘画创作,所画以黄山最多。

      院藏作品《黄山始信峰图》画中描绘的就是我们熟悉的黄山景色。有一天渐江从黄山来,和弟子王艮约好一起去庐山游玩,在去途中就住在“旦先居士”吕应昉的家中。为了表示谢意于是他为主人创作了这幅《黄山始信峰图》。

      始信峰,是黄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始信峰上由奇松、怪石构成了绝妙风景。这里集“奇松、怪石、云海”于一身。相传,在明代有一位文人叫黄习远。他登黄山时,一路上觉得这里的景色不过如此,然而到了一座山峰前,他却被眼前的景致迷住了,这才相信黄山风景的奇绝,于是将此峰起了个名字为“始信峰”。

      渐江创作的《黄山始信峰图》,画面非常清冷,以淡灰色调和沉静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始信峰上的各种奇松怪石。俗话说,“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黄山始信峰图》中就描绘了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画面上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表现出倔强与孤傲的气质,它们与巨大的山石相互映衬,构成了作品静穆、幽僻富有渐江个性的艺术风格。今天的介绍到这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 END -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转载 | 联系我们:020-83659027

作者:广州艺术博物院gza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