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华文明的长久历史,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上中国一向是博采众长,中西融合;发展上未曾间断性,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流传至今;遗存上是文物大国,从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历史遗存全尘封于这块土地;需求上当前大众需要从物质文明的满足上升到精神文明的需求;机遇上,近三十年破土大建设,创空前的文物出土,二千年未遇。
收藏群体日渐庞大,对藏品认识水平普遍提高。
但是由于古瓷器因其稀有、艺术价值高,在高额利润驱动下整个市场都被以假乱真的复制品和层出不穷的骗子公司充斥,不仅损害了收藏者的个人利益,也给我国陶瓷业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瓷器鉴定手段有以下三类:
1、目测法:这种传统的鉴定法基本大同小异,从宏观入手,比如:器型,釉面,彩料,画工,胎质,磨损痕迹,氧化旧气等。微观上类似于公安痕迹鉴定,如:胎土,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釉面材料,气泡变化,青花原料与历史配匹等。
优点:它是鉴定者长期接触了大量古陶瓷标准器后,归纳出各个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本质规律后,进行对照鉴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眼学
缺点:传统眼学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的存在,鉴定人的文化素质、学识、眼界、心态不同,鉴定结果都可能不一样,就像“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件瓷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专家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不说真话,把市场搅得乌烟瘴气。
在这种现状下要想重建起大众的信任,就要拿出一个鉴定的客观标准来,使陶瓷鉴定科学化、准确化,用科技手段对古瓷器进行鉴定。
2、X荧光光谱分析:
原理:X射线荧光法利用质子、X射线等照射古陶瓷样品,使其发生反应,古陶瓷中所含的各种元素便可发射出相应的特征X射线,其强度与元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近似成正比,记录下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即可计算出古陶瓷中各元素的含量。
把它们和考古出土的不同窑口的瓷片标本的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符,即可认为该窑址标准样本的窑口和年代就是被检测器件的窑口和年代;反之,受测陶瓷器件的窑口和年代就不确定。
如果检测到器物中某些元素含量异常,如Cu、Zn、Zr等元素含量很高的话,也可直接判定该器物为赝品。国内科研机构窑口匹配特点
优点:1、不同窑口、不同时期的陶瓷皆具有特定的原料配方,从而决定了它们的胎、釉、彩具有特定的微量元素组成。原则上讲,微量元素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根据成分分析,可望探明其窑口,而借助窑口不同时期的配方变化,又可归纳出年代信息。
现在绝大多数造假专业户在进行仿制时力求外观与真品相似,但却无法在胎釉彩的化学组成上做到与真品完全一样。
原因有很多,其一,它们认为仿品只要在外观上能够骗过鉴定专家的眼睛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在化学组成上花很大力气;其二是绝大多数造假者根本不知道真品的化学组成,无从模仿;其三是即使知道了也很难模仿,因为客观条件都变了,比如说,有的黏土矿已经开采完了,又如古代的釉彩着色剂都用天然矿物和工业废渣,而现代则用化工原料,以及水质、现代制瓷工艺,包括原料粉碎、成型、窑炉结构及烧成制度等都和古代大不相同。
采用了现代制瓷工艺来伪装外表,很难同时兼顾真品的化学组成,两者不可兼得。
优点:2、该分析对样品的形状大小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绝对探测极限达到1-0.1纳克,分析误差通长在1%-10%范围内。,对瓷器无损伤,便捷灵敏。
缺点:依赖数据库的古陶瓷样本数量。虽然目前国内科研机构的古陶瓷标本数据已经是全国之最:最权威、最多数量。但我们心里要明白世界上没有一个数据库可以把所有古代瓷器标本包含在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仅历代官窑瓷片数据库齐全,民窑数据库正在不断完善中。
目前国内权威机构基于X荧光能谱分析采集数据的窑口匹配已经成为了国内瓷器鉴定的行业标准,它与民间的科技鉴定公司强强联手,共同进行古陶瓷科学鉴定,给广大藏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3、热释光原理:黏土中的一些矿物(石英和长石)受到射线照射后,会将部分辐射能储存在晶体中,一旦晶体加热,一些能量将以可见光形式释放。古代烧制陶器时的髙温,这使陶胎中矿物晶体原贮藏的辐射能都以热释光形式释放出去,犹如将热释光时钟拨回“零点”。陶器烧制成后,其所含石英、长石将继续储存辐射能,该辐射能的强弱与陶器烧成后的年代成正比,我们加热陶器测定其发出的热释光,可计算其烧成的年代。
优点:直接测定古陶瓷年代,适用于距今300-500年以上的瓷器。
缺陷:有些高仿瓷制造者对现代仿古瓷施加人工核辐射,以图令现代仿品混过检测成为“真品”。
一些古代真品陶瓷器物,如果在历史时期经历了高温或者曝晒,其热释光信号可能会出现严重衰减,测年结果会比较“新”。
由于热释光的年代往往是取一个区间,例如测定该文物的年代是距今600-800年。明清的瓷器距离现代时间较近,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严谨性,往往鉴定为该瓷器年代不到100年。
热释光检测方法中还存在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它是一种有损检测技术,需要在器物底部取一至两个绿豆大小的样品。
牛津热释光报告
牛津热释光报告
热释光取样点
除了这三种常用的鉴定手段,还有其他的一些测年断代方法:
1、古陶瓷的釉面老化鉴定法:陶瓷釉老化的外观表现形式是透光性逐渐降低,对光线散射增强,因此古陶瓷的釉面看起来比较温润柔和,没有现代仿品的“贼光”。古陶瓷釉的老化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老化速度先快后慢。
结晶体、老化气泡沁蚀痕迹
以景德镇青花瓷釉为例,包括经过各种作旧处理的新仿品的老化系数在0.06~0.10之间;民国至清末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12~0.18之间;清中期到明末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16~0.22之间;明早、中期产品,老化系数在0.20~0.26之间;元代产品老化系数在0.24~0.28之间。
由于商业保密,这种鉴定方法的老化系数测定原理和方法处于保密状态,鉴定成效有待商榷。
2、拉曼光谱:对于古陶瓷的鉴定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测定测定古陶瓷表面的羟基。如果发现瓷器表面有羟基的存在,可以推断为古陶瓷,但是断定具体年代现在还不够成熟。
3、C14测定年代:是最普遍的测年方法,但其测定范围过于广泛,五万年以内的含碳样品均可检测,测定宋元明清的瓷器年代有较大误差,故不再详叙。
近来听许多藏家提及量子检测,据了解:量子检测是一个新概念化的测试手段,是医疗磁共振的延伸物。主要原理是剥离信息源,与储存单元数据库作对比。当前储存芯片是日本引进,国内科技部门不可能采纳。尽管民间收藏界很看好,中科院不予论证,采纳,一切都是零,可暂不理睬。
总结:目前受普遍认可的瓷器科技鉴定有热释光,国内权威机构的x荧光能谱分析法。拉曼也在不断的完善,未来可能也会成为无损鉴定皇朝的一方霸主。
前景:阻碍文物市场流通的是文物鉴定,只有解决了“鉴定难”的问题,民间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由文物鉴定领域的权威机构承担责任,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头羊,逐步树立起文物鉴定的信誉。并且与传统鉴定专家精诚合作,认真探讨,根据文物市场的需求,进行一类文物、一个品种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数据库,使科技鉴定的水准不断提高。
相信有了文物部门的正确带领,培养一批不为金钱所动的文物专家队伍,经过不懈努力推进艺术品的金融化,我国文物市场必将执世界文物市场之牛耳。
理性收藏,实事求是,科学辅助,去伪存真
联系方式18027434205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