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画知识丨大写意中“大”字的体现

大写意花鸟画具有民族特色,富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它的写意精神始于元代,渗透于明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时期。在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锲而不舍地探索和追求下,大写意花鸟画日趋成熟,为从小写意到大写意的历程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那么,大写意中“大”的蕴涵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解码国画知识~~

内涵之大

大写意之“大”,是指内涵丰富,通过简练概括的线条表现出大写意之“大”。它强调无极之境,用大片空白表达作者无限情感,从而能够直抒胸臆,将内心强烈情感通过有限的纸张宣泄出来。

中美协画家朱法鹏作品

大写意花鸟画,喜欢以自由方式去追求和表现笔墨语言的个性化,纵观古今名家,他们的风格是突出的,创作方法也是随意洒脱的,都是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关照自身的心理体验,作品显得清高而超脱、淳朴而自然,雅俗共赏,为世人传达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自然魅力和“人性”力量。

意境之大

大写意花鸟画最基本的审美特质是对于“形象”与“意境”两者辩证关系的整体把握,对它的把握程度,实则意味着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把握程度,从而决定了其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

中美协画家朱法鹏作品

“形象”与“意境”的智慧把握也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只有对物象有深刻的认识和具体的感受,才能产生出“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这后来被齐白石概括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就会忘记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情感,不能把自己对物象最真实的感受画出来。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精神之大

大写意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内蕴。首先,它必然受到儒、道、释中国传统三大思想的影响,有着一定的哲学思想文化基础。

中美协画家朱法鹏作品

儒家讲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由此可知,“艺”是他们用来增加自己完美的德行所用。

道家认为蕴含着天真和洒脱才是“真画家”的条件。他们往往借助笔墨和所表现的物象,来实现心灵的安闲和自适,从而达到精神的自由来缓解内心的勘测。

中美协画家陆山作品

明代时期,由于受到“心学”以及董其昌“以禅入画”思想的影响,明代早期就开始出现了注重笔墨文化内涵的作品。

生命力之大

大写意后来又受到碑学、金石学以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风格不断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风格。从这些大写意花鸟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时完全进入一种情畅志荡、心遥意远、怡然自得的境界。

中美协画家陆山作品

无论花鸟鱼禽,都能从中窥见画家笔墨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由此而妙造自然。花情鸟姿意味无穷,意境无尽,美感尽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