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海岩的水墨创作

  画画是我从小的爱好,从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后便去平原示范学校当美术老师,一当就是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北京画院王明明老师的工作室进修,直到如今仍供职于此地。

KYI8o5NMDd8sEKRKiHDFFCPBNpQp1B1JjzpYFC69.jpg

《好伙伴》 68×68cm 1994年作

  北京画院在我的学画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向王明明老师学习期间,我还会经常向周思聪老师和卢沉老师请教、交流创作。当时,我身边的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但我仍十分迷茫,找不到感觉,两位老师都耐心建议我慢慢寻找,踏实地画我自己喜欢画的东西,挨个尝试。

  至于为何最终选择了藏民题材,也是王明明老师给我的建议与启发。人物画的创作,脸、手是重点,且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但如果画藏民就不用细抠这些技巧,一个袍子几根线,泼泼墨就“搪塞”过去了。于是,我抱着“投机取巧”的目的来到了甘南,但一到那里我就傻眼了!它似乎打破了以往我在画报、视频中所看到的模样,那沉甸甸的内在仿佛从藏民淳朴的脸庞中显现出来,人性才是我最想要表达的东西!就这样,我继续走到甘南、四川、青海、西藏……走了20多年……

lgNEU6SlBdM6q3KRAyG5Oc9eF0AjmHHYZyPEQKEi.jpg

《迁途》 68×138cm 1998年作

  藏民对宗教的真诚信仰与人性的纯真是最打动我的,我也希望我的创作能够表达出这些情感。刚开始我画画以水墨为主,但当我想用更多颜色表现内心时,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已满足不了我的创作需求,于是我只能按照我的内心所想,只要是传达出我内心的感觉,任何墨色、技法都不再受限制,最重要的是我心性的流露。

  这些年来,我在北京画院学到了很多。画院里收藏的东西特别多,我尤其李可染的作品很感兴趣,我看过好多遍,每看一次都对我的创作与墨色技法带来新的理解与启发。看了李可染,我意识到每个艺术家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上走,也有可能走着下坡路,但最重要的是踏实地在自己的道路中完整地走下去。

3VWgvBhZvNV0t8nxkrlE3e0Qzhd3lQoFr66saOSl.jpg

​《祈福》 138×68cm 1996年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