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曾到访K11 ARTUS (寓馆) 的朋友都可能察觉到,馆内有不少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踪影,例如收藏的多件广彩瓷与百宝嵌精品,以及灰塑与木建筑模型。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何在全新的尊贵寓所内到处可见这些濒临失传的珍贵工艺品?这可以由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 (KCG)的故事说起。
我特别喜欢文化与艺术,我经常想,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何可以好好传承传统手工艺这块瑰宝,同时寻求新的突破呢?于是,我在2018年成立了KCG,是亚洲首个致力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基金会,主要通过各种工艺研究和公众教育活动,让传统工艺以新姿态走入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视野,拉近工艺文化与大众的距离。目前,KCG主力传承的传统工艺包括 广彩、 百宝嵌、木建筑、灰塑、螺钿和文学巨著红楼梦。
当中,木建筑的工艺尤其令人目眩神迷。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骨干,可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前者是指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等工作;小木作是指建筑装饰,例如格扇、花罩、屏风、家具等。大小木作都涉及复杂的结构学、力学、美学及工艺等等。当中部份更不需一钉一铆,便能堆栈出坚固异常的建构,鬼斧神工令人叹绝!
历史悠久的宝纶阁为明代家庙建筑,虽历四百余年,其木构榫卯至今依然坚固如初。
自2018年以来,我们一直与中国传统木建筑领域的专家王灏合作,梳理宁波乃至浙东地区木构建筑的历史与传统,希望以此学术研究为基础,投放创意搭建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促成传统木构的现代化,让它得以因应现代环境而持续发展。
由建筑师王灏创作的叠梁束柱,以简约的设计语言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展现了传统木构的现代化潜力。
而要让传统工艺走进当代社会,首先要把它带到普罗大众的生活层面,而展览和工作坊等教育推广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为此,我们与王灏老师完成了为期两年的学术研究后,联同建造学社和新世界中国携手带来 “K11建筑艺术节:木构复兴”展览。展示传统木构研究成果之余,同时探索了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完美结合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展览中,各位朋友就可以看见王灏老师为未来宁波K11购物艺术中心创作的新木构建筑的展示模型。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推动下,能够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承传给新世代。
螺旋藻井是KCG与王灏老师的木建筑研究中重要一环,宁波K11购物艺术中心亦将加入现代化的螺旋藻井设计。
上海是展览的第一站,我们也计划在中国其他城市陆续展出建筑艺术节。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起点,让大众对中国传统工艺更感兴趣并为之自豪,将来能迎来更多形形式式传承和复兴传统工艺的项目。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