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李迪
图片艺术家惠允 ©李迪
无所畏惧,死里求生,柳暗花明,精神愉悦,自由状态这些词汇完全属于追求艺术,热爱艺术的最佳理由和机遇。艺术是让精神再生的一种特别的巫术,发自于内心,通过颜料和画笔探求心灵境界的触点和起点,越是直接,简单和明确,释放出的气息便越自由,真实和纯粹。
——李迪
李迪(Li Di)《色蕴2》,2015年 布面丙烯 30 x 40 cm
李迪(Li Di)《色蕴9》,2015年 布面丙烯 30 x 40 cm
李迪(Li Di)《色蕴》,2015年 布面丙烯 30 x 40 cm每件,展览现场
李迪 LI Di
1982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1985年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银奖。1990年1月赴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专业留学,获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奖学金。先后在HP Zimmer教授,Walte Dahn教授等工作室学习。1995年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获得硕士大师生学位。在德期间先后在波恩,汉诺威,汉堡,杜塞尔多夫,美因茨,不莱梅等等众多城市举办个展和联展。期间获得北德银行艺术基金会等多个工作奖学金。2010年底在经历二十年的德国学习生活之后,回到北京建立工作室。
李迪(Li Di)《自游》,2014年 纸面综合 100 x 65 cm
李迪(Li Di)《自游》,2014年 纸面综合 100 x 65 cm
“李迪的新作品,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重复和反复,这是瞑想绘画的语言逻辑,就像僧人反复念着经文一样,专念于一种旋律。这里没有欲望,没有情绪,所有的曲线被分断,反复着同等长度的体块,纵横于空间里。形体重复和反复,笔触也是反复和重复。为什么会从那么情绪化和个人化的表现主义主义语言,过度到无欲、无律的瞑想绘画?那应该是艺术旅途中的修行。”
引自《纵横与瞑想:李迪艺术论》
(作者:方振宁)
李迪(Li Di)《纵横A28》,2016年 布面丙烯 200 x 100 cm
李迪(Li Di)《自游》,2014年 纸面综合 100 x 65 cm
李迪(Li Di)《自游》,2014年 纸面综合 100 x 65 cm
艺术是让精神再生的一种特别的巫术,发自于内心,通过颜料和画笔探求心灵境界的触点和起点,越是直接,简单和明确,释放出的气息便越自由,真实和纯粹,这是这批作品形成过程给我的最大回报。往往当“假设,预期和目标”被直接,明确和发自于心的的独到语言所摧毁,那么独一无二和新鲜的东西才会诞生,这就是艺术的神奇所在。艺术的创造不是来自无聊的加法,它是加减乘除的混杂过程,甚至我的艺术常常是诞生在减法和除法之后的乘法,加法是艺术最最无聊的过程。
——李迪
李迪(Li Di)《纵横B5》,2016年 布面丙烯 55.2 x 73.5 cm,展览现场
“李迪绘画的核心就在于排斥了宏大的叙事和客观的形象塑造,而是关注对微观世界的主观表现及其心理分析。他不再把那种新表现主义作为衣钵,而是从中国禅宗绘画中不可预知的偶然性获得启迪,把人物形象从叙事中抽离,也就是说,叙事被抽象性所替代,象征性被隐喻所替代。它既蕴涵了愉悦、欢快和享乐,又包含着观点、态度和批判。可以说,李迪的绘画寄托了自己的浪漫和诗意情愫,于是,绘画成了画家自我精神的避风港。这不仅是一种具有超真实的意象,而且是一种充满日常经验的暗喻。他的绘画并不是一种华丽辞藻的说教式的图解,而是以一种富有视觉张力的语言对心理的分析和情感的隐喻。”
引自《在内心中奔跑的李迪》
(作者:黄笃)
图片和文字由艺术家本人惠允,YING SPACE 应空间
应空间 X 学有缉熙
去碑营 Stèles Projects
北京抽象
BEIJING ABSTRACT
Artists | 艺术家
Bai Jingsheng白京生 / Feng Lianghong冯良鸿 / Li Di李迪 / Liang Hao梁好 / Lin Jing林菁 / Liu Gang刘刚 / Ma Kelu马可鲁 / Ma Shuqing马树青 / Mao Lizi毛栗子 / Meng Luding孟禄丁 / Tan Ping谭平 / Yuan Zuo袁佐
Curator | 策展人
Zhao Jianying 赵剑英
Special Support | 特别支持
Yu Ying 于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