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云翔砚边随想

​  书法列为中国十大国粹之首位,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历经漫长岁月的传统性极强的高雅艺术,是几千年无数代人探索的积淀,是历代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传统书法有道的玄妙、有释的圆融,有儒的中和,有周易的阴阳。充满哲学的意趣,所以书法被称之“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艺术中的艺术”,尤其传统经典是一座高山,后人应敬畏、学习、传承。王铎云:“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属野狐禅是也。董其昌认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

  后人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传统,加厚传统,不断对传统的完善和提升。创新只能在继承中稳变、渐变,是一种渐行渐新的发展过程,不可能大破大立,更不能推翻传统另起炉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历代对“二王”顶礼膜拜,“书圣”一千六百余年不动摇。晋以后历代书法大家都是学习“二王”而彪炳青史。赵孟頫一辈子都学“二王”,把王字写得出神入化,虽没有明显创新,仍然成为历史上公认的书法大家。故书不入晋,难成正果矣!

  有人形象比喻“传统万岁,创新是万岁加一岁”是也!当代浮躁的社会,有些书家急功近利,打着“突破传统,开拓创新”的旗号,摒弃优秀传统,颠覆书法的“法度”和审美规律,妄想另辟蹊径,胡涂乱抹,像疯子打拳。以为“怪异”就是高,“新奇”就是好。把高雅的书法艺术,滑向猎奇化、游戏化和媚俗化。这完全是在亵渎、践踏书法艺术。脱离传统一味求新者不会走远。以“皇帝”的新衣来忽悠不懂书法的观众是徒劳的,是短暂的,到时只能充当跳梁小丑角色,成为被人唾弃的烂书家。“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这些书法传统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取法经典,潜心摹写,博学众长,精华并熔,循序渐进,技进乎道,才是学习书法的正道。在书法上要想取得大成就,也不能默守成规、不敢入雷池一步,因兼学诸家,彼此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采百家之花,酿一家之蜜”也。书家除了要有高超的技法,同时还要具备理论、审美、文学、哲学等综合字外功。如刘熙载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如其人而已”书为心画也!

  道德是立世之本,作品是立身之本,头衔是铜牌,地位是银牌,作品才是金牌。书法史只承认作品,经得起时间磨砺的才是经典。历史才是公正的裁判。王云翔砚边随想。

横竖撇捺游于艺

力创佳作留传世

凤花雪月乃守逸

不忘初心追古贤

——王云翔游艺守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