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把艺术放进年轻人的大脑中,会激发什么样的脑电波?





把艺术放进年轻人的大脑中

会激发什么样的脑电波?

对于这个问题

也许可以在

OPPO校园 Renovators 全球青年创作计划

第二季TOP10获奖作品中获得答案

(文末有完整入围名单)


Renovators 是一项由OPPO与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CIDIH)联合发起的全球青年创作计划。探索精神、热爱、创造力、感召,全球青年创作计划鼓励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尽情发挥并通过创作感召更多人。


本次TOP10获奖作品创作者来自9所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清华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

创作领域涵盖:人工智能、3D Mapping、沉浸式空间、影像、交互装置、CG特效、数据可视化等。

下面是TOP10作品及亮点介绍
【2020艺术创意奖作品】
 
《AI山海经》
创作者:刘思辰

刘思辰这件作品将AI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山海生物游乐园”,看似和谐的表面也充满了很多随机性和不可确定性,其技术性和视觉艺术性都非常突出,带来了新的观察生物的和大自然环境的视角。


山海经记载了无数奇幻的生物,如同梦境一般的异想世界中,人与动物的基因被随意打散重组。


AI山海经构建了一个纯粹虚构的图景——计算机基于动物图鉴生成的虚拟生物被放进人工拼凑成的场景中,看似和谐却有诸多不符合规律之处。在这个由计算机扮演上帝的“电子乌托邦”中,虚拟生物栖息其中,日与夜不断循环,演化出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怪象,如同人工智能也会在黑夜梦境中畅想。作品架起一座桥梁,让我们窥见计算机所见的自然,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的契机:电子技术的干预下,未来的生命又会有怎样的演化?




 【2020设计未来奖作品】

《异次“圆”宇宙》
创作者:李曼园

李曼园的这件作品将人物、科技、自然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副插画中,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仪式感,同时又有商业品牌的露出,是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和谐体现的典范。


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中,三个圆环俨然排列开,圆环内竟是三个全然不同的异次元世界!圆环一:科技城市——这是一个极具未来感的世界,各种奇异高耸的建筑,飞速运转的车辆,以及欢快的人们,科技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圆环二:武林之境——武林世界,高手如云,一招一式,快可行云流水,慢可目营匠心,轻可飞檐走壁,重可稳健如山。圆环三:美学空间——这是一个缤纷多彩的艺术空间,现实在此转化成梦幻,流光溢彩间即奔放着感性的诗情画意,也蕴含着理性的计算分析。
 
这三个圆环排列一起,便是汇聚了“科技”、“轻便稳健”、“美学”于一身的OPPOReno4。万物互融,至美至善,于此一机。

 


  【2020创新体验奖作品】

《Holy Night Renovator》
创作者:李嘉薇

李嘉薇的这件作品以3D Mapping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未来科幻生活的概念,星空、机器人、动态光斑交相出现,作品色彩、节奏和谐统一,引发观众对赛博乌托邦世界的想象。

“Holy Night Renovator”是一个3D Mapping光雕装置,以作者母校主楼为灵感,设计了装置模型。作品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将历史和文化与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加强了学生与校园之间的情感纽带。



【2020创意优胜奖作品】

《信号·依旧 Signal Lingers》
创作者:陈赐霖

陈赐霖的这件作品完成度比较高,无论是场景搭建、故事逻辑还是镜头运动等都呈现出电影版的质感,将未来世界的破败、繁荣、浩瀚等等可能性都有很好地展示。


这是一个神秘人经历漫长旅途终究到达“核心”的故事短片。作者把重心放在视觉上,告知观者后用手中的“钥匙”重启世界,重启与自然的故事。




《光辉城市》
创作者:李南石

李南石的作品《光辉城市》通过使用点、线、面的视觉语音,直观展现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喧嚣和浮躁,逻辑清晰,世界观宏大,同时又能给观众带来艺术作品本身所赋予的城市诗意。



作品想要表现的是现代城市发展所呈现出来的面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城市和社会的都在快速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扩张式的,也呈现出一种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形态。作品通过像素图形(这一数字时代下特有的视觉语言)来构成整个城市发展的表达逻辑,即运用像素从点、线、面、体到多维的造型语言来描绘一个不断发展、周而复始的城市景观。




《TOUCHART-声光映射交互装置》
创作者:张铭鑫

张铭鑫的这件作品是人工智能作曲与交互投影结合的大胆尝试,将人工智能做出的曲子赋予了色彩并通过触摸的形式得以体现,声音、画面、交互等多种维度在这件作品都有体现,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有更多新的可能性?


一个数字绘画实体装置,体验者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欣赏、画作。观众触摸画作时,可以聆听到音符和人工智能生成的乐段,同时可以看见投影出的数字影像。色色敏感的精微妙曼感受,带来光色影的量子纠缠关系,声光电在信息维度的高低维度转化中,带来声光映射关系的交互装置,在看与被看中,体现映像色光内心深处隐秘而伟大的意义。虽微弱亦打动心弦,无法抗拒。





【2020品牌应用奖作品】
 

《远山/ the hills beyond》

创作者:何璋玥


何璋玥的这件作品将自然诗意与手机屏幕合理结合,兼顾了艺术审美和商业实用价值,混沌又清晰,给观众带来比较舒服的视觉体验。



渺小的人类在广袤的自然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痕迹,远山矗立,人则向着山靠近。设计上意图营造梦境和现实碰撞的感觉,混沌又清晰,一如对赛博乌托邦的构想。

 
《童趣》
创作者:谢玉婷

谢玉婷的这件作品如同名字一样,充满了“童趣”,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将日常生活经常出现的物品以插画形式展现,这些熟悉的符号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情感认同,色彩饱满鲜艳犹如孩子的梦境。

 

此次的手机主题设计,是作者以童年时期最喜欢的玩具为主体进行创作的。该主题一开始的设定为像插画一样自由描绘自己的手机,所以在动效展示里呈现的是希望做出在手机上绘画的感觉。

 



《SPACE ODYSSEY太空漫游》

创作者:杨姝雅 彭希赫


杨姝雅和彭希赫共同创作的这件包装设计充分体现了未来感和科技感,通过荧光绿、蓝色等色彩加上太空元素的运用,达到了非常好的品牌宣传和视觉享受,被包装的产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好似天外来客。

 

磨砂壳有着模糊化的效果,用于包装外壳寓示着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未来是迷茫和不确定的,我们只有坚定内心勇于探索才能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宇宙。

而盒外磨砂壳可改造为灯罩二次使用,希望它能在我们的小宇宙里照亮前行的道路。同时我们也为这款包装定制了一系列相关配件设计,比如无线充和耳机等。



《溯缘》

创作者:葛钧然


葛钧然的这件作品将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与沉浸式空间、交互设计、数据可视化相结合,兼具文化传播与娱乐体验,视觉上以中国传统水墨的黑白为主色调,内容上以点概面,简练朴素充满内涵。


这是一个讲述从古至今姓氏发展的沉浸式展览,观展的你不仅可以追溯到自己姓氏的源头,还可以了解你和他(她)妙不可言的缘。


这是一个关于姓氏的视听盛宴,欢迎进入中华姓氏文化的探索之旅。利用“时间轴+地图+互动(人与人,人机)+大数据”,从不同维度了解姓氏文化吧。
 




MANA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MANA是全球新媒体艺术行业媒体与资源对接平台,致力于建立艺术、设计与科技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MANA持续聚焦追踪行业热点,旨在提升优秀原创、艺术科技跨界的影响力,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励平台,为优秀创作者赋能,为企业及品牌整合对接优质的行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官 方 网 站 /www.manamana.net

作者:新媒体艺术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