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

Attachment.png展览现场
 
11
1日,“物语:关根伸夫艺术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展,展览全面系统地展出了艺术家关根伸夫的代表作,包含其手稿、雕塑作品和艺术家早期的平面作品,如《水之神殿》、《空相》、《风景的台座》、《光之原》等。关根伸夫的创作深受禅宗哲学的启发,超越了工业理性,将拓扑学(位相几何学)的理论结合艺术实验,探讨物事经过变形却不变质的状况下,其本质在不同角度所呈现的多元观感,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改变。
 
关根伸夫,日本物派艺术的灵魂人物。被视为“物派(Mono-ha)”创始人和领军人物,作为1960年代诞生的唯一被写入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亚洲艺术流派,1968年关根伸夫在神户须磨离宫公园所展出的《位相——大地》掀起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奠定了关根伸夫之于“物派”的领军地位。1970年,以作品《空相》代表日本参展第35届威尼斯双年展,关根伸夫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物派”所追求的“强调物的本质”、“自然本身是最美的”等核心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聚焦及推演。
 
Attachment.png展览现场Attachment.png现场图片Attachment.png现场图片

 作品《位相——大地》,被广泛认为是物派运动的起源,对亚洲地区日后的大地、装置、极简艺术发展有显著深远的影响。1970年初,关根伸夫留居西欧从事艺术创作并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他对于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也开始转向“环境艺术”的领域。1973年,他返回日本创立了“环境艺术研究所”。本次展览呈现了诸多艺术家环境艺术创作的手稿。
Attachment.png关根伸夫 天空门项目 H90×62CM 紙,丙烯基板 1982Attachment.png关根伸夫 空相- H56x55x20cm 青铜 1977Attachment.png关根伸夫 影像展示

1978年,再次返回欧洲的关根伸夫在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空相”系列。在他的作品里,泥土、青铜、花岗岩石等“原本状态”的材料被重新诠释,强调物质本身的纯粹性——尽可能在真实的世界中提示自然本身的存在”。
 
本次展览中关于关根伸夫一系列雕塑、平面作品以及记录影片,从不同角度诠释这位艺术大师独特的哲学观点及艺术创作实验,让更多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亚洲当代艺术的独特内涵和形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