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江航.风之展】画以载道 文以化育

8toLFJKGOME5REniA56iZPbg88kTFN5tPxZTdpWr.jpg

  2020年11月1日,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迎来130周年华诞。画家李江航应邀回母校举办个人水墨山水画展,为校庆活动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fiOG7myCMz7C5EyTONtY6FV2uUaKU4VpqEtUvYbj.jpg

yQ8iF8nEOidYgGfvWpIf3WhVS1wgErHUx0kYPZ59.jpg

FkgmQEmMVW8Cbm6OcYckFtwTy7jHY8RWcmJbHlnQ.jpg

INMyy4UcOHpyWnMgMLqNmGKF9JrcM5j0yaTtDAOe.jpg

342fNgGSVNRoDZZexJoOorkdHU3djx3xnlnFJVZg.jpg

ThaVRRRvb7moj1A5DeLM6h5YMc01xPgC9grS9QNt.jpg

LsuVaemWqrSUgkfpSmTzfIV4FknCosnfSbM8GZ4w.jpg

6xoK4tvJQKBnM7sRRJG0oLEawJY9UA3CT0aD8cvR.jpg

vKKw7OxQuoDeGbcWNR5HVk8TUhK7vH4x1SnitIjQ.jpg

  李江航是长乐第一中学76届校友,他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研究的学者,他以传统、简洁的水墨画来表达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到底要怎样欣赏他的画?为什么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南宗之祖王维说“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到底蕴含了怎样的艺术之美?为什么艺术与哲学密不可分......在长乐一中图书馆报告厅,李江航老师的讲座吸引了数百位同学,现场反响热烈。李江航老师还向母校捐赠画作以及他的著作。

uucLnwruGCjjpMYJbtpUdp6A15TXlMakbv31QMf3.jpg

s8dAOyuMjKXL3hDhiBXAqbyi7CngLjWwVAs5VEJj.jpg

uMMCaTi3R1qf0VF5ig3bQAcI4IaV3TmwSJXLYhwN.jpg

WZwnRHGHhlN6Efidcn0LUNmtMu9qoG3j1VogKqOJ.jpg

ANjcEuUZbJEHuOXxZfEpQ4El4U2aE0EyGjFiRi0s.jpg

oY2sf4RnzJPf7kVUahRXX8XsVER33b5a70dEGLvz.jpg

6QRITWV7mUaD7YvpQ1M5nxUBrGlacJEPHwgez9Nx.jpg

ig6n85IKfUitgoO4fZS1Fw8KQgiddSq8szxPGRsy.jpg

zmriuD1pRLnhjD1GkBRjNAnclWzrqO10fKuy1zpP.jpg

  附:李江航老师演讲稿

  《水墨之道》

  同学们、校友们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在一起,我觉得像是回到了四十多年前,这个音乐厅地板以前是木头的,我常常在上面翻跟头。这次很感谢母校邀请我回来举办个人画展,并且有机会和大家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水墨之道》,这个题目有点大,我想还是从我的画讲起,从这个点切入来谈这个问题。大家看了我的画,准确的说,读了我的画有没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看不懂?或者以前没看过这样的画?所以问题来了,学长到底在画什么?他为什么这么画?它有意义吗?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看不懂,这确实有点为难大家。因为跟我们现实生活距离的很远很远,有多远呢,两千多年。我的画跟我们的先人老子有关,他所作的《道德经》影响了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生存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在老子后约一千年,大约公元300年,也就是距今一千八百年的东晋末年,在河南南阳出了一个人物,叫做宗炳,在他同一时期大约十五年之后,还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书法家王羲之。宗炳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不仅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个理论家,他写的《画山水序》影响了中国绘画历史,甚至影响了中国文化史,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画山水序》中的主要内容与道有关,把道学与中国山水画连在一起,以我的理解简述成三句话,第一句就是“含道映物”。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复归于无物”。我们一般人看问题,看桌子是桌子,看椅子是椅子,看树是树,看石头是石头,也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是,在圣人那里就不是了,如果我们在一定的距离去看它,可能就不是了,也许只是一个点,一棵树是一个点,一片树林是许多点,我们现在有机会上天到宇宙去看地球,地球也就是一个点了。所以圣人说“混而为一”,混合在一起,就剩下一个“一”,以道的思维来看问题是整体思维,是距离的思维,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有了这样的思维心胸就开阔了,境界就高远了。所以,含道映物,映则明也,所以用道的思维看待万物,即可辨明。讲到这里,大家再去看我的画,可能就看懂一些了。这叫看第一眼或者读第一遍。读懂了第一眼,就能做到“澄怀味象”,澄怀就是静心,味象就是感悟,有了感悟,你就接近圣人所说的含道映物了。

M9yVicIxGfXM0tlrBkvSHK5W0rZeyboebEfGAwoI.jpg

  《培青风生》140*70 (李江航老师捐赠给母校画作)

  款识:培青风生  风生尘可听 大象外无形 闻道那迟久 培青日读经 庚子秋为母校壹百三十周年庆典作  风之展 李江航

  宗炳说的第二句话是“以神法道”,贤者通神,说文神的本义神灵也,周易说卦解释,神也妙也,就是说万物皆有神妙之处。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看桌子,它的神妙在哪里?在抽屉,房屋的神妙在哪里?在窗户,山的神妙在于水在于云,在于水口,在于格局,黑的神妙在于白,白的神妙在于黑,实之神妙在于虚,虚之神妙在于实,刚之神妙在于柔,反之亦然。所以万物以神法道啊,换句话说,道的思辨就是能看到神妙之处即灵之眼。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再去看画读画就通了,神通了可接近贤者之意。

  宗炳的第三句话是“以形媚道”。前面讲了读画要以道来读,以神开眼,现在讲要以形来媚。这个形是用媚来解。媚,说文,说也传说也。说什么?说形。中国古人讲的形是什么,形,说文像也,像又是什么,似也,相似也,本义就是相,从人从目从树木里看东西,通常可理解为模拟、仿效、依随、顺遂等。史上有名言“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绝似绝不似”等等,所以古人讲的形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具体的形,而是相,是似,这与含道映物、以神法道是相通的。读者如果能理解到这一点,就能达到“仁者之乐”了。宗炳还在最后还加了一句话“不亦几乎也”,也就是说“难道不是这样吗”?讲到这里,大家基本明白我为什么有着这样的追求,为什么坚持画水墨画,你们也大体知道怎样欣赏了。

khhVrzWh6nOlazLi0qWrgsfjm1mj1HiDcYOISNK5.jpg

  龙峯风烟(长乐龙峯山)70×140cm

  款识:海上风烟起,龙峰天降此此;皴纹凹凸窊,乱笔原通理。

  二0二O年八月。十五写扵长乐龙峰麓李江航。

  钤印:江航(白)

YBQCZQSzX5qFnPRsLrPsZAczjijYb05BCPaHSgIt.jpg

  石门风情(长乐青溪石门)70×140cm

  题识:石门古道名,谷口草长生;肆意无相顾,雄健以纵横。庚子夏写扵长乐,李江航。

  钤印:李江航(白)

  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水墨画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主流。其实历史上,水墨画一直是主流派,从晋代到民国,中国画均以水墨为主体,中间在一段时间画了青绿山水,也不是主体,在水墨里略加一些丹色谓之浅绛或者丹青,也不是主体。举个例子,唐吴道子以画水墨著称,史书记载其画嘉陵江,一日画毕,只用笔用墨。接着南唐王维,不但善用笔还善用墨,也就是说到王维时代作画开始崇尚用墨,从流传的作品可以证实这一点。到了北宋时期有四大家荆浩 、关仝、范宽、董源皆只用水墨作画。北宋两大文人苏子苏东坡、米芾也是以水墨作画。元四大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其中大家非常熟悉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长卷,其中一段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段在浙江博物馆,这幅画就是水墨山水画。到了明四家、清四僧一直到当代的山水大家黄宾虹,他的大部分杰作皆以水墨为尚。这里要解释一下,历史上列出来的这些四大家都已经是定论,就是公认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均以山水画著称或以山水为主体,其中只有个别部分作品施以青绿,主体还是水墨。到吴昌硕、齐白石因受西洋的影响,大量西方颜料进口而增加了色彩,但他们主体还是以墨色作载体。我们不能忘了历史,更不能摈弃文化源流。那么水墨主流的思想源头又在哪里呢?在道学思想,阴阳学说。我举几句《道德经》例子,如“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什么是玄,说文,黑里看到赤色者为玄。有人解释为血干了为玄也就是黑色,这样的黑色之玄是众妙之门。在尔雅里玄直接解释为黑,所以玄之又玄解释为黑里又黑,因为黑里有道。《道德经》还有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无极”,说的是知白守黑为天下式,是无极之图。所以,王维说,“夫画者,水墨为上;肇然之性,成造化之工,是也。”当代大家黄宾虹说“黑团团里墨团团,墨团团里天地宽”。这样大家就明白水墨画为什么是中国艺术文化史的主流了。我为什么多用焦墨呢?我先说说墨,墨是烟墨,是用松脂燃烧或桐油燃烧的烟灰加上十多种名贵的中药制成墨条,使用时加水研磨成墨,水加的多就是水墨淡墨,且有浓淡干湿之分,加水少或极少就称之为焦墨。焦墨有干、厚、凝、重之性质,跟我的性情以及艺术追求、审美取向更加接近,所以我喜欢用焦墨来表达浑厚、阳刚、气韵生动的画风。

VTLxivzJnJqeanfukMWV2RB6WlGRgifRWiyX9zlX.jpg

  三山风神(长乐三山)70×140cm

  题识:山中妙解神,笔架出君人;极为方园画,风化在比邻。庚子夏图李江航并句也。

  钤印:李江航(白)

AWgsEAJKeDb2bszFwoA8iV89a19BZaufY22dhKuf.jpg

  九坑风色(长乐江田)70×140cm

  题识:苦思乱石间,卷雲逐升攀;九九坑风色,白发写素颜。庚子七月长乐李江航并作。

  钤印:李江航(白)

  最后我跟大家分享道德经里对我的艺术产生影响的三个字。第一个字是极,第二个是字朴,第三个字是拙。

  极,栋也,在屋之正中至最高处为极,有万载宫极之说,有太极、无极、极致等词意,小到看不见,大到也看不见,无限与有限之极。故“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复归无极”。朴,说文木皮也,素也,就是朴素,所以朴可以理解为素,理解为纯。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也就是说守住这个朴与素,也就接近于道了,是道之美也。拙,说文,不巧也。广雅解释为钝也。道德经说大巧若拙,所以可以理解为不投机不取巧,不取悦于人,以钝为天下式,所以我常常用秃笔追求浑厚之感也是尚此理。以上三个字都可以在我的画面里找到。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含道追求或大家的澄怀味象,那就是“得道多助”,谢谢大家。

  李江航

  2020年11月1日

作者:乔芝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