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活滚滚向前,
有你发现美的眼睛,让它别开生面
【众·观】
栏目接收观众投稿
(方式详见文后)
编者按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儿时,对九尾狐的故事深信不疑,总想钻进那光怪陆离的世界去一探究竟,固然未能如愿。年岁渐长,终究将这些异兽慢慢忘却。而此时,“山海新经——中华神话元典当代艺术展”,通过当代艺术重新构造了这个神话世界,让千年前的异兽以及原始审美体系跨越山海与时间,经当代造梦者与艺术家之手让多元的东方价值观得以增添,也让我们有幸与之相遇。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十五岁的“有妹”来领略“山海新经”。
作者简介
方沅芷,2005年生于温州,却也是株“沅江边的小草”,现读高二。从小与做记者的母亲“混迹”各处茶馆,八卦人间辛酸。漂过上海,荡于江湖,人称“有妹”。
.
神之灵精,我之探索
“山海新经”艺术展观后
一直说自己喜欢神话、童话这些看似不太现实的事物,却不大认识《山海经》,只知道它记载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抱着惭愧和与生俱来的喜爱,我要在人间这个他乡,去寻找“回家”的感觉。
端午节的时候,我与同桌开玩笑说,莫要送我雄黄酒,我可能会变身的!虽然没有试过,但总觉得自己同白素贞是亲戚?同类?总而言之就是相近的事物吧。那么,她喝雄黄酒会变身,我可能也会。等同桌反应过来了,又问:“你是什么变的?”我说还没想好。
是呢,我还有许多没想好的,但也有许多想好的。比如,我肯定不是蛇变的;再比如,看到了“山海新经”的展览,我觉得这些或漂亮或瘆人的生物是我的邻居。
若说它们是坐骑,我未免也太高贵了,而说成是邻居,恰好我不知道人家身份的高低,又大多不认识,有些可能打过照面。最重要的是,时而我跟他们在一个空间里生活。我喜欢那个奇幻的世界,也常通过在那个世界看到的事物,来安慰肉体所在世界中,时而快乐却忧虑、时而顺利却迷茫的他人或自己。这便是在这个展中“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若将“鸿蒙”这个展区作为起点,在靠中间的地方,有一个表格,罗列了历代《山海经》的主角,才发现我所知道的不少故事和地方原来都出自这本书。
例如三五岁时就熟知的夸父,精卫,女娲。再是青丘,现在有很多影视剧就是以青丘九尾狐为原型展开叙事,所以这地方我熟,不瞒你说,我还看过好多版本的青丘呢。往前走到饕餮还有青丘的专区,“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艧。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里有一只狐狸被装进了玻璃箱内,它身旁放了本书。
细细想来,原本的《山海经》就足够精彩,为何要再出“山海新经”。脚步倒退,我将鸿蒙展的门口比作一个人的“头顶”,往里走到“脖子”处有一幅占了整面墙、仿制唐时壁画的画。土黄的底撒上一些金粉,多彩祥云飘荡,白羽仙鹤飞舞,古老的气息悄然蔓延,而画的内容又瞬时将我拉回2020年——其中有现代化的建筑,有楼房,有横跨大海的桥梁,还有画面右下角的是智能集装箱码头么?画中的景象就像是坐在飞机上俯瞰的神州大地,我似乎明白了:所谓“山海经”,是描绘这山海景象,合起来称为“经”。那么古人描绘古人的世界合为“山海经”,今人也可描绘今人的世界,即为“山海新经”。今人的描绘不再限于文字和手绘图,今人的世界有青山绿水,更有繁华人间。
从鸿蒙“天人安谐共绘的澹然愿景”,去细看其中“天”的部分,即为“历述山川湖海之魂魄,兽鸟鱼虫之精灵,草木花果之情志”的饕餮。古老《山海经》之精髓也许就在这里:各式的仿真动物陈列,像是标本,眼花缭乱。因为逼真,赞叹也警惕着它们。还有的作品利用现代技术,艺术家“拍”下了帝江在荒地上撅起屁股的一幕。许多人被比翼的翅膀所惊艳,要同它合影。而走入几何体中的白虎使我印象深刻,四周黑暗,它在不止三维的空间里,缓缓走向三维……遗憾的是,因为不想挤进人群,忘了问候“草木花果的情志”。
“人间睿智化作刹那狂想、未来憧憬”,世界成为人间之后,白虎再不用摸黑前行;“天地新志”,古老的云朵消散,现代的阳光撒进“寤寐”,观展者也不用摸黑前行了。
当代艺术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却有让人仔细琢磨的冲动。拐角遇见的竟然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再一看,自然是改编的。变成彩色的格尔尼卡让我有些喜欢,小学美术课上,老师也曾让我们临摹和改编过这幅名画,所以再次看到改编的《格尔尼卡》,很是亲切。当然,我们的改编只是孩童时期瞎涂着玩,再看眼前这幅作品,作者加了许多新式高科技武器,以此表达这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让我觉得有些画蛇添足,失去了画作隐晦表达的美感。我认为若抛开《格尔尼卡》原有的特定背景,不需要再加什么新的元素,就足够表达任何一场战争。因为只要是战争,不可避免就会出现家破人亡、遍地哀嚎的景象。也许改编的画面更侧重于表达新式武器,然毕加索孕育在原画中的思想已挥之不去。想表达“新志”,要么再直接些,莫参杂前人的情感;要么留些余地,让人细细探索进去。这样也许会更好。
太阳与星空轮班,星光不怎么亮却时刻变换——此时,展厅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光怪陆离的世界。水熊虫浮现在画作中,游泳的身姿让人忍不住想要了解它。我想,是这些奇妙的生态,科技的产物和其他等等共存,构成了“山海新经”。
“新经”仍旧是奇书,是前人无法知晓,后人难以一遇的传奇。
摄影 / 编辑:史晗静
责编:综合信息部
ZHEJIANG MUSEUM
我们希望您
1. 来自各行各业,三观端正,热爱生活、亲近艺术,能带领大家看到你的发现。
2. 稿件内容发送至article@zjam.org.cn,以浙江美术馆展览为主题(正在展出和以往展出均可)。
3. 文字以1000-2000字为宜,表达流畅,尤其欢迎作者自行编辑微信图文。
4. 自我介绍清晰明了,不做商业推广,务必注明真实姓名、手机、邮箱、收件地址。
5. 图片清晰,不小于5M。
ZHEJIANG MUSEUM
我们将
1. 择优选用稿件。不定期推出。
2. 赠送投稿者精美画册1本,“浙江美术馆之友”额外获得积分5分。
3. 赠送入选者精美画册2本(其中一本可在馆方当年新推出的画册中选择),“浙江美术馆之友”额外获得积分10分。
免费注册成为浙江美术馆之友
享受更多会员服务
作者:浙江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