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行货与创作齐飞

  (96.7.24)年初有报道说,浙江义乌“四位农民在俄国的新彼得堡市每人花几百美元购了一至几幅油画,竟使当地油画价格突然涨了一倍”。

  其实直至80年代,对中国美术界有巨大影响的俄罗斯艺术品都还不是世界收藏界的热点。原因之一是,自1918年俄罗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到70年代末的数十年间,俄国基本上没有美术市场。

  60年代末,外国商人和频繁来往的西方外交人员开始在俄罗斯购买50年代起就活跃于“地下”的俄国前卫艺术,并通过展览、出版大部头画册等手法开始在西方收藏界炒作“俄罗斯艺术”。

  到80年代末,西方收藏界因几次疯狂的“天价”油画拍卖进入沸点,大小拍卖行四处搜罗值得拍卖的美术品 ,俄国“开放”刚好踏入这个高潮。1988年苏富比拍卖行与苏联文化部联合举办首届俄罗斯艺术品拍卖,不少被官方压制的前卫派画家作品在这次拍卖会拍出令人惊羡的价格,从而把俄国艺术推向世界美术市场的前台。不过有评家指出,西方人并非真正懂得俄罗斯艺术家,因位评论家看到,“挂在起居室里外观显得适宜的画获得了最高价。”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俄国的艺术市场开始分化。一部分画商把目光瞄准了游客的钱包,要求一些画家专门制作有“俄罗斯味”的风景画和工艺品,并批量生产,在旅游区推销,其价格由1万美元到数百美元不等。本文开头提到的义乌农民,买的大概就是这类油画。

  不过亦有不少俄国画家坚持认真的艺术探索,其中包括在苏联时代名声显赫的老一辈写实风格画家及追求新审美标准的前卫画家,他们强调博物馆的承认和收藏,埋头创作严肃作品,以维护俄罗斯艺术体系。俄国经济改革也初步造就了一些本国藏家,他们有自己的民族胸怀去收藏和支持俄罗斯艺术家。

  今日俄罗斯艺术市场的活动中心。主要是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两地各有数十间商业画廊,大部分出售俄式行货,少数几间展示探索性作品。另外,借助俄罗斯艺术在东亚的影响,一批俄国画商联手亚洲画商组织大批量油画杀入东亚市场。近几年,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南韩等都可以看到俄罗斯美术展,不过大部份以装饰性的商品画为主,便宜者千来港元就有交易,市场反应不错。

作者:梁光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