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市场盼“桥梁”

  (10.29.96)中国的艺评家不算少,却鲜见其预身艺术市场。当然,这可归结为中国艺术市场尚不成熟,艺评家若贸然涉足,难保自污名声。然而,艺评家尚且不肯染指,普通人就更无从着手了,那么,又怎可期待艺术市场能规范起来呢?

  艺术发展至今已走过上万年历史,不难想见,其中包含了多少学问,即使是专家,也不过知其一二。因此,无论是从爱好抑或投资的出发点涉足艺术市场,都需要专家引路。否则,不独要走弯路,还可能伤财。

  眼下,艺术市场的许多争论仍局限在真假之辨的层次。事实上,一个完整的市场还存在正与反、好与坏、美与丑、传统与现代、前卫与保守……许多问题需要艺评家去探讨、分辨、指引。当然,艺评不能停留在“大部头”的条框,须把视线放到现实市场中,真真正正地评价各种艺术现象。

  最近一位旅居香港的年青雕塑家搞“行动艺术”,往英女皇的塑像泼红油,结果舆论大哗,并引发官司。是“艺术”还是“破坏”?若不是艺评家出来说话,解释肇事者“出位”的苦衷,这位年青人定会被重判,现在虽然也要受罚,但刑期甚短。

  艺术评介能为前卫艺术开脱“罪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评价和鉴证来肯定艺术品的价值。某企业购入一件500万元的艺术品,艺评家指出其为赝品,企业就等于流失了巨额资产;即使这件东西真确无伪,若被艺评家挑出瑕疵,其价值也受会影响。近年,一些大师作品的价格出现反复,不能说其中没有艺评家的作用。最近国内也开始搞艺评家题名展,无非是想通过评论家的口或笔来为画家定位。

  艺术根深面阔,从简单的观看到深入的欣赏,都期待艺评家的指引,更不要说投资大笔钱去收藏。今天许多艺术评论家并不依赖市场生存,但随着社会发展,中国艺术市场迟早会成他们的“米饭班主”,所以,艺评家们不妨多为普罗大众写些轻轻松松就可看通的艺评。

作者:梁光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