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胡建成 1959年6月23日生于哈尔滨市。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5年,考取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专修油画技法,并于法国当代写实画家克劳德•依维尔在中国举办的油画技法训练班结业。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执教于鲁美油画系,1992年任该系副教授。1993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现为该系教授。自1984年以来,油画《草原上的人们》、《自画像》、《梦》、《岛•湖》、《土地,黄色的和谐、蓝色的和谐》、《牧人》、《远方》、《折射》、《人在明处》、《月上枝头》、《冬日》、《红云》等作品在国内外美展中获奖。
海滩上铺陈着沙砾、石子,岸边是星罗棋布的尖头舢板,暗青的底色中微弱地透出土黄的色泽,既有几分柔和,又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水面泛着微弱的亮光,与大团乌云中泄露出来的明暗不一的亮色形成呼应。周围一片静谧,寂静清冷中又略略孕育着隐隐的躁动。这是风雨欲来前的沉默,还是雷暴过后对于日月光芒的期待?
这幅由中央美院教授胡建成所绘制的布面油彩画名为《海滩》,与这幅画相对,其间所传达的奇妙韵味,无时不给观者的内心以强烈触动。尽管胡建成教授认为这只是自己众多作品中较为寻常的一幅,但大家下笔,妙手天成,常常在不经意间,显示其千锤百炼的功夫。一位美术评论家曾这样评价胡建成的画:“不用说,他是对油画传统有过一番深入研究的人,但他不食古人洋人之残羹,决心建立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画之所以经得起人们琢磨,是因为在精湛的技巧中,包含着他作为艺术家的思考,寄托着他的感情和趣味。”
难忘的草地午餐
胡建成出生于1959年,父亲是参加过抗联的老干部,母亲在当时的哈尔滨轴承厂做宣传工作。提及绘画的最初契机,令他记忆犹新的是儿提时代那一顿草地上的午餐。
那一年初夏,母亲的单位组织野营,她把刚刚四岁的胡建成带在身边,她说野外很好玩,还能吃到不少好吃的东西。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餐,在附近四处奔跑的胡建成看到几个年轻的工人打开画夹,用红红绿绿的水彩绘画风景。那几个工人拿着笔,刷刷点点,显得神气十足。“如果我能够画得像他们一样该有多好。”40年过后,草地上那顿可口的午餐和小伙子们旁若无人大肆涂抹的场面依然有如电影蒙太奇式的片段,在他眼前朦胧闪现。就是从那时起,挥笔作画成为挥之不去的诱惑。
随后的日子里,胡建成时常一个人趴在桌上,津津有味地临摹连环画。上小学以后,胡建成对美术的爱好与日俱增。细心的母亲看到儿子爱画,就找到了厂里画技最高的鲍师傅,请他业余时间教胡建成画画。过了一段时间,他掌握“手艺”之快,让师傅暗暗吃惊。
从“创作组”到“大世界”
水平日见提高,胡建成胃口大起来,他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转眼上了中学,这个十几岁的毛孩子竟意外地得到了一群名家的帮助。
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许多画家陆续地走出“牛棚”,会聚到省城。在这些知名的艺术家中,有张钦若、田原、乐丰等著名美术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胡建成拿着自己的几幅作品去求师,看了他的画,几位老师评价很高,一致认为他是个搞艺术的好苗子。他们将自身在年轻时代、在创作力最为旺盛阶段的切身经验讲给他,帮助他认识艺术的价值和规律。
在胡建成看来,少年时学画的经历为今后自己走上这条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昏时分,他经常一个人来到江边绘画。直至今日,他还忘不了在一个叶子泛黄的秋天,太阳即将落在太阳岛的背后,江水涌动着红潮缓缓退去,风沙沙地吹过,几片子飘拂直下,轻轻地扑打在他的脸上,有一片叶子竟然沾上画布,几乎与他所绘的风景结合成一体。那个时候,透过太阳岛的树木,有时可以依稀看到岛上露出的几幢欧式建筑的屋顶。每当谈及这一幕,胡建成都会体验到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缕温馨,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
胡建成最早创作的一幅油画名为《猎归》,那时候他刚上高中。画面中的边防战士“打猎”归来,马爬犁上绑着一个披着熊皮的特务。以今日的眼光看,这样的画未免有图解政治的意味。然而,这种带有象征意义、反映相应时代特色的油画,在当年出自一个中学生之手,就显得颇不简单。这幅画被展示后,立刻引起了雕塑美术创作室主任唐洪珉的注意,爱惜人才的唐主任当场拍板,将胡建成吸收进工人创作组。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孩子进了创作组,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不少人便去相应的部门告唐主任的状,说他开后门,把一个不是工人的学生拉进了创作组。唐洪珉说:“他不是工人,可他是工人阶级的子弟。画得好,有培养前途,这样的接班人为什么不能破格?”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一些心怀妒意的人再也无计可施了。
缪斯的天空星汉灿烂
1977年,中学毕业的胡建成参加了高考,并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地考上鲁迅美术学院。
四年本科的学习生活是在近乎“玩儿命”的状态中度过的。在那段日子里,他几乎从来不去午睡,除了在课堂上用功,他把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投放到了画画上。本科二年级时,他与同学韦尔申合作创作了连环画《革命先驱夏明翰》,这本画册及封面设计均获得了全国性的奖项,这对于两个正读大二的美院学生来说,既是一份褒奖,更是一份意外的殊荣。1987年,两个人再度合作了人体绘画《土地:蓝色的和谐 黄色的和谐》。这是一幅从送展到评奖都带来相当争议的作品。最初,因为作品涉及到某些禁区而被刷掉,后来一位颇有声望的老专家说:“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好几年了,我们的艺术观念要是还徘徊在旧有的模式中,这真是艺术的悲哀。”几经波折,这幅作品终于获得了全国美展三等奖。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里,他所创作的《草原上的人们》、《梦》、《折射》、《雕塑家李象群》、《红云》等一系列油画作品,连获全国美展等各种大奖,引起强烈反响。他的部分作品曾在前苏联、前东德、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参展,获得颇多赞誉。
胡建成有一幅名为《临界点取景,自画像》的作品,画中人物的内在精神、气韵从雕塑般、极富力量美感的形体中迸发,深沉的眼神仿佛能够穿透时空和历史,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既是对自我的探究和写照,也是凝固于瞬间的自我宣示和独白。
今日的胡建成教授,有一种绚烂而归于平淡后的超脱。他希望自己依然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平心静气地教书、作画。在这种远离尘嚣的表象下,视真正艺术为生命血脉的他,正向着他的理想境界更近地靠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