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四、“書法入畫”說的提出
付家诚/文
“書法入畫”一說,可以追溯到與中國書法的同步,如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論顧陸張吳用筆》中記載:“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相通,隔行不斷,惟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劃,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張彥遠評論道:"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畫家陸探微),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據記載文字“書法入畫”是無可質疑,但作為繪畫有意識的要求書法用筆,作為審美價值的認知,應該還是後來宋代的事了。其二“書法入畫”與“文人畫”(士夫畫)的提出和倡導有作不可分割的關連,如宋代反對院體畫(寫實)畫風,倡導士大夫(文人畫)的(寫意)畫風,已經有了“詩畫同一律”的審美意象關照和認知。如蘇軾評王維的畫,表現出將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畫工)分開:“吳生雖絕妙,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於象外,有如仙鬲謝龍樊。”《鳳翔八觀·王維吳道子畫》 ,他宣導詩情畫意的文人畫風格,反對完全追求形似的畫工風格,“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元代、趙孟頫在《松雪齋集》中主張“以雲山為師”,“作畫貴有古意”和“書畫同源”,為文人畫的創作奠定了理論基礎;董其昌紹述:“趙文敏(趙孟頫)問畫道于錢舜舉(錢選),何以稱士氣?錢曰:“隸體耳,畫史能辨之,即可無墨而飛,不爾便入邪道,愈工愈遠。” ”又引申為:“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都重視把書法的筆墨情趣引入繪畫,勾勒線條亦具文人的典雅風格。算是董其昌明確地提出了“書法入畫”這一理論上的概念。之後“書法入畫”一直是中國水墨畫(文人畫)的最高美學審美標準。極力推崇和宣導“文人畫”的“氣士”,主張書畫相通,提出“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石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畫旨》卷上)這一提出把中國水墨畫的審美標準,從造型美把“意象”和“意境”的表現形式具體化了。作為中國水墨畫發展歷史階段,有重大的影響和貢獻,成為中國畫水墨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為明清以來的中國水墨畫發展起作重的意義。
這一命題的提出,在美學上從“意”和“境”的審美範籌中,發現了“筆墨點、劃”的人文審美意識,其基本特征:一、學養深厚美;二、言之有物美;三、格調高雅美,給予中國畫水墨畫的筆墨藝術語言向書法的“形、質”更跨進了一步,便中國水墨畫在語言系列保證“言、象、意”的走向提示了一個明確探索方向。
這對清代的中國水墨畫展影響很大,具體從清代畫家中如石濤、八大、徐渭。鄭板橋、黃慎、金農為代表的楊州八怪,到近代的吳昌碩、虛谷等的作品中體現出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書法入畫”。但也不是達到了完滿,完成了“書法入畫”的全部理念,是不是還有發展的空間?倘若繼承和發展,我認為在吳昌碩這里才是剛剛起步。一個中國水墨畫現代意識的趨型正在行成。可貴的是完成了“書法入畫”完美的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形式-----“詩、書、畫、印”的人文藝術空間。這是一個無限自由的空間,為中國水墨藝術家提供了施展聰明智慧,才華橫溢的平臺,尺幅千里,萬象大千。這是先輩的藝術實踐和成就,標志著中國水墨畫的成熟和起步。證明了這是一條繼承傳統中走出來的發展,中國水墨畫藝術生命青春活力才剛剛開始,且非是“中國畫窮途末路,進博物館了”斷言。繼承的本身就是發展,繼承才是通往世界藝術之林的金光大道。今天我們用現代人的審美的需求,繼承傳統,探索中國水墨畫,“書法入畫”僅僅只是一個部分,中國水墨畫的路還沒有走到盡善盡美的境界,有著進一步地開發和施展中國水墨畫藝術家智慧才華的廣闊空間。
那麼我們講“中國水墨畫藝術生命的青春活力剛剛開始”。可以進一展開探討;中國的工筆畫(寫實)沿著自已的路已經有了自已的發展,不屬我們要討論范圍。我們則重於中國畫的水墨畫(寫意)這一語言體系的繪畫。縱覽中國繪畫藝術史,中國水墨畫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繪畫-語言-繪畫-再回到語言—又再回到繪畫的過程中不斷的發展,有著自已的發展脈絡,它屬於中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藝術觀念上和藝術表現形式上,有著獨立于西方文化的繪畫藝術觀念和表現形式,與西方繪畫相比中國水墨畫是一門獨立于繪畫視覺藝術形式。如果我們把中國畫改造為依附或從屬於西方的繪畫理論體系。這意味著我們對中國水墨畫藝術缺乏研究和瞭解。
是的,我們的民族是從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進入民主社會,落後社會體制約了物質的文明發展,但同時也制約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這並不等同我們民族的文化是落后的,藝術觀念是落后的,表現形式是落後的。現在是民主社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也正是我們民族文化大放光輝燦爛時代。中國水墨畫正是我們民族文化宏揚于世界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中國水墨畫進一步研發出作品、出人才的時代。中國水墨畫永遠不會消亡的,筆墨也不會等于零,中國水墨畫這一豐富的藝術寶藏,正有侍于我們現代人來開發、繼承和發展。
“書法入畫”論的提出,正是中國水墨畫的一個劃時代思考和構想,而這一思考構想、有著理論上和藝術實踐上的證明,書法和水墨畫、詩歌、金石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結合联係,近幾百年來沿著“書法入畫”論的藝術實踐,中國水墨畫的發展,要充分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身份,就要進一步凸顯中國水墨畫的“筆墨藝術語言”和“詩、書、畫、印”的表現形式,在不斷豐富中继承和發展。開啟一個知識美、智慧美、人文美的審美最高要求和目標,就是一條通向現代中國水墨畫的自由王國之路。当然还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學習,再認識中國水墨畫傳统,並在創作中去繼承和發展 。
附:付家诚作品《得鱼图》
作者:fung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