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洋裝”傳統文房“四君子”

“洋裝”傳統文房“四君子”,乍一看這個標題便想起清朝末期的洋博士來,那個留著辮子穿著西服、尖頭皮鞋,手持自由棍,頭頂博士帽的民族精英形象。非也!我這里是指中國水墨畫傳統畫的“梅、蘭、竹、菊”被稱為文房“四君子”的君子,指的是畫,不是人。那么“洋裝”是言指用西方油畫的豪華畫框來裝中國水墨畫、書法。

乍一看還是給人感覺有點不舒服,是否這個豪華的外框就是應該裝上油畫,而中國水墨畫那是要裝裱個立軸或者橫批,這才是傳統和規矩。其實這是“形式”,不是藝術。也不代表其文化的內含,我們觀賞的是畫而不是裝畫的畫框,也不是裝裱畫的綾邊與天地頭。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畫的裝框和裝裱的重要性。歷來有“窮畫富裱”的要求是十分講究的,西畫的裝框也是很講究的,這個講究是與居住的建筑、裝修的格調是密不可分的。

在過去中國的建筑皆是雕梁畫棟,花窗以及雕花家具,自然這書、畫就要平整掛于墻面,如果再裝上框,或者雕花框,這就是亂了。反到是不協調了,所以中國書法、水墨畫是平面的(不要三維透視空間)而紙面就是空間。當然現在中國人的居住變了,都是現代工業化的建筑,方門方窗方房子,大方小方方疊方,如果再是傳統的裝裱,也還是有幾份樸實。簡略的家具,單一的色彩,也是幾份雅氣。

但是我有一好友是歐式別墅,一概歐洲古典風格裝修,以及高擋進口歐式家具,但是喜愛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書、畫),這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曾經有年輕人提出這個問題:現在是現代化時代,“衣西服、食快餐、住洋房、行高速”。難道還能“長袍大袖,德食合飲、住木房子、騎馬坐橋”不成?其實這些還不能算是文化,文化一定要合知識連在一起,和“穿衣吃飯”連在一起的叫民俗文化,也拿出來絞汾水。其實這樣講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叫我講就簡單!就是你能認字(中國漢字)嗎?你能寫字(中國漢字)嗎?回答“能”就是有文化,回答“不能”不是沒文化。在中國人看來“識字”和“寫字”就是文化,因為中國的文化是“文字文化”。相對而言是不同于西方的“語言文化”(西方是沒有文字的,只是拼音符號。外國專家曾驕傲地批評我們中國漢字是“聾啞文字”。十九世紀末外國語言學家研究中想出一本類似中國的《康熙字典》,他們才發現自己沒有文字。可是我們中國人卻沒有驕傲的批評西方沒有文字,反而認為拼音是先進的。)

所謂“東西文化差異說”,我不同意。應該是“東西文化異同說”;異是“文字文化”與“語言文化”的“異”是沒有差異;同是“共同為人類的文化”;只有這樣我們的面對西方文化的話語權才是公正的。這一觀念的轉換很重要,至少我們沒有放棄中國文化的話語權。有了這樣的發言權(藝術語言的發言權)于是我就處理了四幅《中國書法》、四幅《中國水墨---四君子》,以適應歐式家居和西方人家居的中國文化藝術品的陳列設計。

 

當然也歡迎提出反對意見,共同討論以便東西文化藝術交流,共存和共享。

 

附圖:

 

 

歡迎批評指導!謝謝!

作者:fun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