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说明:《蔺高管博文选集》是我开博四年来,从所发的博文中所选取的部分文章,编辑成册,算是一次小结,也是我对涉及绘画领域方方面面问题的系统看法。现以连载方式,按篇上传。愿与各位博友、好友交流,并请各位博友、好友斧正。 蔺高管2010年10月10日于北京)
《蔺高管博文选集》(11)
美术史应喻为“长河”,还是喻为“车辙”?
美术史应喻为“长河”,还是喻为“车辙”?一般来讲,从评论家的角度来看,往往把美术史喻为“长河”。这是因为他们纵观画史源流时,要追根朔源,要看美术史如何从源头——清澈地涓涓细流,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泥沙俱下,沉渣泛起,泡沫飞溅,奔腾咆哮,然而却是包容丰富的大河……因此评论家多是回过头来看历史,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尚未经过时间考验的现象,则采用绕着走的办法。比如对“后现代主义”一般多是纯客观的介绍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现象,真正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归纳、总结出经验、教训的文章则极为罕见。
而从画家的角度来看,美术史更象是内涵丰富的“车辙”。这是因为无论多么伟大地天才画家,他都有一个“开蒙初学时”。换言之,他都有一个“蹈人之辙”的阶段,蹈老师之辙,蹈自已心仪的前辈画家之辙。他要想独辟蹊径,形成自已的车辙,就必须摆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有一个很吸引人的景点——一段古代的车辙。当你看到在石板路上,看到一道道半尺深的车辙,那岁月悠悠的痕迹,确实使人感慨万分……在绘画领域,何赏不是如此呢?画家李可染说的好:“人类文化的前进发展是接力赛。”说的确切些就是车辙的接力赛,一些画家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在美术史上留下深深地车辙,而后来的画家又以最大的功力打进这些车辙,学习这些车辙……然后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开辟出自已的车辙……
特别是在近、现代绘画中,你看留下最深车辙的画家之一当属齐白石。我们说齐白石留下的车辙最深,其原因有三:其一,齐白石有自已的艺术理念,他认为“太似为之媚俗,不似为之欺世,艺术贵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一艺术理念影响着许许多多的艺术工作者并奠定了他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其二,齐白石掌握和运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并且传世作品极多。其三,齐派绘画影响巨大,估计学过齐派画法的人,当在百万以上……
1957年齐白石去世以后,他的艺术之车的车辙到了终点,但他开辟的艺术道路并未终止,齐白石的弟子多的无法数清,有才华的也不在少数,但是绝大多数都未能从齐白石的车辙中打出来,从而淹没在齐白石的车辙之中……只有李苦禅、王雪涛、李可染三位脱颖而出,凭他们的勇气与智慧打出来,开辟出自已的车辙。
李苦禅与王雪涛于1923年左右拜齐白石为师,当时他们是北平国立艺专的学生。而李可染于1947年拜齐白石为师,当时他是北平国立艺专的讲师,齐白石当时是教授。他们三人曾共同走在齐派的车辙之中,学习齐派艺术的真谛。王雪涛有一幅作品“荷花”中齐白石题字:“作画只能授其法,未闻有授其手者,今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可见王雪涛学习齐派画法曾达到乱真的地步……
今天我们纵观美术史,就会看到接在齐白石的车辙之后又分出了三股车辙:一股是李苦禅开辟的独特的大写意画法;另一股是王雪涛开辟的小写意画法;还有一股是李可染开辟的把侧逆光溶入山水画的画法。现在,这三股车辙的主人都已仙逝,他们的艺术之车的车辙也到了终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打进这些车辙,学习这些车辙并开辟出新的车辙……
在绘画道路中就是这样,画家总是会留下了各式各样的车辙,有的深点,影响大点,有的浅点,影响小点。从事于绘画的人,总是先有一个“蹈人之辙”的过程,然后再想方设法走出自已的车辙。当然也有人一辈子,只能在别人车辙中转来转去……
作者:蔺高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