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收藏玩家与拍卖场上的买家,其实是泾渭分明、各行其道的两类人:
玩家比拼的是眼力,最讲究沙里淘金、物随藏贵;
而举牌者较量的是资金实力,用最多的钱买最贵、最好的藏品。
北京老城区内有一个旧鼓楼大街,据说是如今保存历史最长的一条街道,始建于明代,
距离著名的北京后海步行仅十分钟路程。
这条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毫不起眼,甚至有几分破败,但这里每天中外游客云集,熙熙攘攘,人气极旺。
据说,北京城的诸多古董玩家都“大隐”于此。宋双才的家就在这条旧鼓楼大街旁边的胡同内,
普普通通的一套三居室,里面却藏着500多件价值不菲的“宝贝”——紫砂壶。
作为绝大部分艺术收藏品而言,比如瓷器、书画、青铜器等,当它的日常实用功能降为最低的时候,
也就是它的收藏价值升为最高的时候。
但紫砂壶却是一个特例,它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可以并存一身。
什么样的壶值得收藏
宋双才说,壶可分三类:
一是实用型,即日常器皿;
二是工艺品,做工精美,但是批量生产;
三是作品壶,这是按照一定主题思想进行的独立创作,属于艺术品范畴,这类壶才真正值得去收藏。
要成为作品壶,首先要注重原创性,无论是首创或是再创作,都要求一个“新”。
其次,作品壶要有个好名字,既与壶形相契合,又能表现主题思想。
再者,创作壶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身份与资历。
混乱的价格体系
2002年春节,宋双才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开始:100元,买了9把竹子造型的紫砂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双才渐渐知道了名人名作紫砂壶的价值,于是开始寻找顾景舟等当代大家作品。
6月份刚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中,顾景舟的一款紫砂壶卖了91万元,
但宋双才第一次买的顾景舟款的紫砂壶仅有10元,“我的10元壶肯定是假的”,宋双才说。
但几个月后,他居然在北京一家茶叶店看见了和“10元壶”一模一样的顾景舟款紫砂壶,
标价已经升到1600元。
这样的故事没有结束:一次在北京著名的马连道茶叶市场,宋双才又看见自己曾经买过的一把壶,
他当时花了300元,而这里的的标价是3000元。
更为惊人的是,还是这把壶,居然摆上了王府井工艺美术商店里,作为“非卖品”展示,
宋双才还是询问到了最终价格:2万元。
收藏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其实,作为古董收藏同样如此:
一开始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阶段,
只要看见东西觉着挺好,就想收,甚至不惜千金散尽;
慢慢买得多了,就进入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二境界,
也就是鉴赏阶段,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特别耗费收藏者的脑力、心力和体力;
最高的境界是东西越买越少,甚至几年都不再出手,因为随着收藏者级别的不断提高,
能够入其眼的东西已经是凤毛麟角。
这个阶段的收藏者大多开始反复把玩自己已有的收藏品,细细体味每一件藏品的妙处,
往往在这个时候,收藏者本人会忽然发现,原来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其实早已经收入囊中了,
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苏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