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元瓷造假谈何易

     元瓷造假谈何易
    
 
       在目前元代瓷器仿风四起,器物泛滥的景德镇,以樊家井为例,可以说到处都是元代瓷器的仿品,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各类图案纹饰的元代仿品摆满货架,但很少有人问津。仿品中有精有粗。精细之作,粗一看去似乎还有点味道,然粗糙的低仿之器就不必细说了。
      
       究其原因,一是量太大,二是仿不像,有一些喜欢收藏,又急想发财的人买了一个是假,买了一屋还是假,上当上怕了,再也不敢再买。就拿当地人的话;“货卖烂了,无人要喽!”
   
        笔者近来曾多次去景德镇考察,针对目前元青花造假水平,高仿技术以及作旧手法,明查暗访,掌握了不少第一线情况,也体会到仿造的人也有难言之隐。用他们的一句话:“生意难做”。但笔者认为,质量太差,实在没仿像。至于上当受骗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多数不懂瓷器,没有眼力,也不研究,岂能不上当?
        
       仿品与造假,有人谈虎色变,以为目前市场上看到和流通的东西都是假的,真品难求。其实这也有点道理,但不应该一概而论,仿品毕竟是现代人拿古代人的实物进行仿制。仿得再好,仍有破绽,仿造者只能仿其外型,纹饰,但仿不出古韵之味和时代特征。在一些器型上我们可以看出纹饰为临摹,笔法不流畅,尤其是古代人物的画法和动物的画法就不一样。拿鬼谷下山为例,由于它创了天价,因此仿得最多,景德镇此类图案比比皆是,价钱也就200元,但绘画水平实在太差,此类画笔充满市场,有何设想?
       
       历代仿品都是这样,只能仿其型,仿釉色,但永远做不到逼真,元瓷也是一样,从目前各方面的有关资料和实物研究显示,仿像真元青花难度有三,一是胎土,二是青料,三是烧造与制作工艺。当年在景德镇周边地区的麻仓土早已用尽,取而代之的胎土不是二元配方系,在胎质上就有本质区别,因此仿品由于现代工艺陶炼的瓷土制作,上手轻飘飘,没有元瓷的压手感,胎中无杂质,显示不出火石红,黑疵等特征。
       
        第二由于元瓷使用的是特有的进口苏麻离青钴料,其青花发色特征与目前使用的青料不同,不可能形成黑褐色的铁锈斑和色阶,现代仿品为了显示这一特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反复点染手法造出人为的黑点,另一是在国产料中掺入含铁的元素。但这种青花烧成后,铁锈斑成片出现,而不是自然渗出,极不自然。
      
        第三,古人在瓷器制作时采用分段粘接工艺,用脚踏车进行切削整形,车速有快有慢,旋削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形成了器坯的高低不平,用手一摸便知,现代工艺全部为电动旋削,一刀到底,器物光滑均匀,没有以上特点,这也是古瓷与现代瓷器的主要区别。如果按照这种工艺制造,均为高仿,造价也高,绝不是几十元,几百元就能买到的。
       
       古瓷必须要有古味,古味就是古韵,当年各种原因留在古瓷上的一些特征,是现代人所仿不出也仿不像的。仿品就是仿品,真品与仿品之间有很多细节可对照,看到真的,才知假在哪里,没有研究,分析,对比,看得某些器物,没有上手,便定真假,实在可笑,这种人永远学不会,也不理解鉴定的真正含义。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