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收藏家来宜参观葛盛陶庄 |
2009-11-12 18:58:34 出处:中国陶都网 |
|
|
|
|
2009年11月12日,一群热爱紫砂文化的美国客人在著名陶艺家、美籍华人周光真的介绍下,来到宜兴葛盛陶庄作客交流。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艺术收藏家在陶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庄内电窑间以及紫砂泥料储场,亲身领略了紫砂文化的浑厚底蕴。现场,紫砂得天独厚的魅力,让这些美国朋友惊叹不已。在初步参观过泥料、器具及制作工艺后,美国客人在相关人员陪同下,参观了庄内的作品展厅。葛盛陶庄工作人员向客人详细介绍了藏品及砂壶欣赏要点,这些美国收藏家不时发出由衷赞叹,通过这次短暂的初步接触,他们已深为中国紫砂文化所吸引、折服。
据悉,促成这次交流活动的著名陶艺家、美籍华人周光真在紫砂领域颇具美名。近年来,作为将宜兴紫砂带到西方各国的“文化使者”,周光真先生多次组织中国陶艺家代表团赴美,参加美国陶瓷艺术教育协会的年会,并组织美国陶艺家代表团赴中国交流访问;此外,他还举办了诸多中美陶艺交流展览,为宜兴紫砂对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次美国收藏家亲赴葛盛陶庄进行交流活动,恰恰是给这些美国客人上了生动一课。宜兴紫砂独特的原料与成型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传统美学积淀,都是他们来宜兴“取经”的重大收获。
现场,中国陶都网还对这群美国客人之一的美国艺术家、艺术收藏家、史丹福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阿弗瑞德.斯匹瓦克(Alfred P.Spivack)进行了访谈。
附:阿弗瑞德.斯匹瓦克教授访谈录
中陶:您好,阿弗瑞德.斯匹瓦克教授!欢迎您来到紫砂故乡——陶都宜兴。
斯匹瓦克教授:谢谢!
中陶:请问您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是和陶艺相关的吗?
斯匹瓦克教授:不是的。我是一名医学教授,从事心脏疾病方面的医学研究。20年前,我开始对陶艺感兴趣,也开始研究陶器,所以我才回来中国,来到宜兴。
中陶:那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对陶艺感兴趣的呢?
斯匹瓦克教授:我觉得陶土艺术是一种可以触摸得到的艺术,这是我喜欢陶艺的关键之处。
中陶:是的,陶艺是可以把玩触摸的艺术。紫砂陶艺和其他陶艺也有所不同,您对紫砂陶艺是怎么产生兴趣的呢?
斯匹瓦克教授:成型。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成型工艺,紫砂成型技法是如此的特别让我十分着迷。世界上没有一种陶艺是像紫砂一样成型的。
中陶:的确,紫砂器采用的是独一无二的泥片相接成型法。在中国,紫砂和茶是分不开的,您喜欢喝茶吗?
斯匹瓦克教授:我每天都喝茶。我比较喜欢中国的绿茶!
中陶:是吗?我也喜欢绿茶。看来您是一位中国通了。除了紫砂,您还对其他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吗?
斯匹瓦克教授:只要是传统的式样,传统的文化,我都比较喜欢,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古典哲学。
中陶:东西方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您作为一个美国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紫砂这种传统文化的。
斯匹瓦克教授: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紫砂发源于中国,然后传到韩国,再到日本,最后又由日本传到西方各国。但它的根在中国、在宜兴。我了解紫砂是通过西方社会,再到日本,再到韩国,最后才到中国。现在全世界都在模仿宜兴紫砂,但宜兴是它的源头基础。
中陶:宜兴紫砂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洗练,如今是它最辉煌的时候。如今的紫砂器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你刚才也看了葛韬先生的一些作品,您比较喜欢的是哪一类的作品呢?
斯匹瓦克教授:我喜欢传统的造型。非常的漂亮,像人体一般光润。我想哪怕是再过一千年他们也会绽放出无穷的光芒。
中陶:在紫砂界,现在也有许多人开始尝试着创新,但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并不能形成主流,而在国外他们却广受好评,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斯匹瓦克教授:你前面说过文化是有差异性的,我想这就是原因吧!但在我看来,紫砂还是传统的一点的好,在保持传统的的基础上在做一些创新。
中陶:也就是我们说的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传统。
斯匹瓦克教授:是的。
中陶: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祝您玩得愉快!
斯匹瓦克教授:谢谢!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嘉宾签名留念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参观电窑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参观泥料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参观葛韬紫砂作品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阿弗瑞德.斯匹瓦克教授接受采访
800)this.width=800" border=0> 合影留念
| | | |
作者:美国周光真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