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出生于中国,五岁时由母亲抱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去投靠在那里从事淘金工作的父亲,其父亲的比她母亲大二十五岁,后来,加拿大修建铁路需要大量劳工,他们全家和众多的华工一样又转道到了加拿大的哥伦比亚省。
他今年六十五岁,刚好到了退休的年龄,没有了生活负担,闲暇时,他会到这家餐厅来做义工,问他为何喜欢做义工,他回答说,奉献,还可以得到免费用餐的票证,他以往做过这里的厨师,现在来这里申请做义工的人多,挑选余地大,何况现在他岁数大了,人家便不在用他做厨师工作了,所以只好做些餐厅清洁工作。 他的太太也是出生于加国的华裔,夫妻养育了三个子女,均已成人,不过,言谈中他他透露,他太太现在和她分居,跟着他小女儿过,而且子女们也很少和他联系。
大年初一,我再次在餐厅遇到L,并向他送去了“,happy chinese new year ”的问候,他听罢,并没有任何反应,我又问他,有没有去看唐人街的华人新年游行,他道,“很忙,没空。”卡耐基中心离游行地域只隔一条街,由此看,L对自己本民族文化并无兴趣,在他的脑海里已经当地化了。
对于L否认他会讲母语的问题,我表示怀疑,国语不会,广东话应该会讲吧,毕竟从牙牙学语开始到受洋教育初始,我想当年那些华工大多是些没受过教育的粗人,讲不了多少洋文,家庭语言应当还是广东话吧。L回过一次故里,关于对家乡的印象,他并没有提及,只说,回到家乡,相亲们讲的是当地的土话,他根本听不懂。
在海外,我们一般称那些出生于当地的华人为“香蕉”其意虽外表是黄色,但内心却是白色的。一次,我问L,您认同您是香蕉吗,他听后,思考片刻,默许的点了点头。


印度老汉

滚石歌手
印第安妇女
作者:小辫子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