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空白的友情
我现在朋友这么少,是因为我从小就没有交友意识,交友意识是我上大学之后才开始萌发的。从小到大,不是我不想交朋友,也不是我不敢交朋友,而是我根本就没有那方面的意识去交朋友。
从小学到高中,我很少主动跟别的同学说话,几乎都是他们先主动跟我说了,我才接着搭上几句。但是,跟别的同学搭上几句话之后,自己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感到那种感觉很新鲜。不过新鲜之后,又回到一片空白。
究其原因,有三:
一、也许我天生本能上就排斥交友意识,先天缺乏交友意识的细胞。
二、我的家庭环境没有培养出我的交友意识。
三、我很注重学业,每到学校只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学校也是一个守规守矩的学生,除了学业,其他东西几乎很少去想。
如果我从小学就有交友意识的话,现在回想起来,在小学,应该有两个可以交得上的朋友;在初中,应该有八个;在高中,应该有五个。总共十五个。如今若有十五个朋友,此生足矣。
(二)关于我空白的爱情
从小学到现在,我没有谈过一次恋爱,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长得不丑,又是个好学生,也喜欢过很多女生,有些女生也喜欢过我,但为什么没有谈过恋爱呢?这个尚且不谈。先谈谈我所说的“喜欢”。
在小学,我喜欢过六、七个女生;在初中,我喜欢过五、六个女生;在高中,我喜欢过四、五个女生。一共大约十八个。然而,我当时所感觉到的“喜欢”,只不过是看见人家长得好看、长得可爱、是好学生而产生的一种爱慕倾向罢了,连一般的喜欢都达不到,连所谓的“钟意”都达不到。不管对方是否跟我交流过,凡是具备了好看、可爱、好学生这三个条件的女生,我都喜欢。想想其中的原因,好色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不多,而且那只是保守在男性对女性的一般反应上,并没有太过分,况且我性格内向,那些因素受到极大克制,从不外露。
可是,我绝对不会喜欢那些虽长得漂亮,但很“烈”的女生,我厌恶“烈女”,无论她长得多好看。
现在越长大越孤单,似乎懂得了爱情。年龄越增长,就越渴望爱情,越渴望谈恋爱,可这样也会越惧怕谈恋爱。这种矛盾的心理每天都在拉扯我的神经。
究其原因,有三:
一、我是好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和社会环境下,不敢。
二、我是乖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不敢。
三、面对女孩子时的害羞心理。这种心理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未变。
如果,我从初中开始就有爱情萌芽的话,现在想起来,在初中,应该谈得上一个女朋友;在高中,应该谈得上两个;在大学应该谈得上一个。一共四个。如今若有这四个恋爱经历,此生亦足矣。
(三)关于我空白的事业
现在的我虽然还没有大学毕业,但我已经可以预见我将来事业无成。专业学不好、又无一技之长、网教文凭、交际能力差,这样的人会有什么事业呢?
究其原因,我只将其归因于一个庞大的社会教育背景——教育体制。
如今的教育很不像样,普遍被冠之“应试”和“功利”的头衔,它深深地毒害了一代人。当然,我也是受害者之一。应试教育让我变成了书呆子,功利教育让我失去了教育以外的一些更珍贵的东西,比如前面所说的友情和爱情。
然而,我想说的不仅仅是这两种教育现状,我还要补充两点:
一、生存教育。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存。现在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生存的教育,所有学生读了十几年书,都不知道生存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在这个社会生存,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我就是一个例子,高中毕业之后,上了大学才明白什么是生存,才发现自己无一技之长,没有一点生存的资本。这就是我将我的事业空白归因于教育体制的一个原因。
二、潜能教育。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挖掘每个人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把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我上大学后才发现我有两个特点:“奇思妙想”和“语出惊人”,本来可以作为潜能好好挖掘,日后将成为我自身特有的能力,可惜的是,教育体制一直都把我这两个特点压制住。奇思妙想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语出惊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想都不用想了,没机会了。这也是我将我的事业空白归因于教育体制的又一原因。
如果当初可以将“奇思妙想”和“语出惊人”无限放大,我现在就不会是等闲之辈了;如果这两点被埋没,那就是等死。我想在就是在等死。
我的人生因错误而空白。
作者:谢锋油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