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周老师于本月22号在文化部新闻会议室的【当代中国画家文化启示录—周尊圣】传记文集首发仪式新闻发布会圆满召开。
周尊圣老师是《庚寅纪事》年度高峰访谈丛书介绍采访的著名艺术家之一。这本书是由马书林副馆长作学术指导,由我撰稿采访和编写的年度丛书的第一本,这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谈话录,主要侧重生活和心理层面,注重艺术家的思想、人品和人格,为人处世和生活细节,展示艺术家平常人的一面。第二部分是从艺术层面解释画家的艺术理念、见解和艺术观点的评论文章。
昨天从周尊圣老师住所做完采访,内心感动、敬佩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虽只有短短两小时谈话,却让我了解到他对艺术追求的热烈执着和艰辛不易。
老师至今回忆起进天山的经历依旧激情洋溢。讲述他孤身一人走进天山时的艰辛与震撼,沿着河西走廊,沿着丝绸古道,走进西域边关,走进大漠戈壁。他说:“天山是激动不完的天山,奔跑不完的天山,喊不完的天山,唱不完的天山,画不完的天山。”这些只为描绘认识心中那个憧憬已久的天山,也因为这样的勇气和考验才成就现在的天山画派。说到这儿老师打趣的说自己是苦行僧式的画家。
这就是我对尊圣老师第一次见面时留下的印象,一位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并且勇于开创自己独有的艺术手法和艺术创造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家。
周老师的作品以浓重的大红、曙红为底色,一改传统以墨为骨的绘画程序,以坚实笔墨画出山的风骨,完全不是传统的斧劈皴、披麻皴,而是自己创立的鱼刺皴和沙点皴,伴以浓重的渲染和燥墨的皴擦。火红的画面,读出中国传统吉祥的寓意,感受到热烈、自由、和平的曙光和为独立而献出生命的鲜活生命。中国红,华夏红,希望所昭示的火红新生!
周尊圣老师作品:
艺术家简介
周尊圣1958年生于黑龙江省林口县。199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十几年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是传承、艺术于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扬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
艺术评论
《精彩中国的天山山水画》 ——韩坤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很难想象一个东北汉子为何会独独痴迷于南疆大地。天山,一个勇者想征服的圣地、智者呕歌灵魂的净土,这样一个极具神奇魅力的人间圣地在周尊圣的心里,却早已成了宣泄笔墨、舞动天山的艺术之魂。 品读周尊圣先生的“天山红”,感受到的不止是天山独有的博大、俊秀、苍桑之境,个人内心更是犹感亲历天山脊梁、手触天山山脉,浑然已与边疆圣土散发出的气息融为一体,不知为何,此时怎会生出一丝感动来。难道是因面对这孤独而又空阔的高原,有了伤感的情怀?定神再次细读,方悟,他是将山体用动态的线条,把心目中已“人化了的天山形象”切割、组合,赋予其灵魂,此时的艺术已不只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更是征服自然想象的一种象征。
纵横交错的山体密布,典型的中国红肆意回转,与恰到好处的留白相映衬,这不就是“诗眼”、“画魂”吗?这缕光让我们感到欣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画者心中的天堂、天山的泉眼、大地的唇语,这是一种倾诉,他在诉说着人类精神与天地自然的无声对话。我在这里竟找到了可以让灵魂得以震颤的阳光。什么叫大美?这就是大美、这就是悲壮、这就是苍凉。什么叫情怀?这天山山脉蕴藏的灵魂便是作者向我们诉说的情怀。
周尊圣曾多次深入天山,长途跋涉,多年来饱经创作的寂寞和环境的疾苦,形成了他以西北“天山”为创作基地,以“天山山水画”为主体风格的“周尊圣天山山水画”,阳刚劲美的画风精彩了中国。
作者:墨香静气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