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聋子和他的徒弟——往 事 记 忆(一)


陈聋子和他的徒弟

——往 事 记 忆(一) 

 

    今天突然想到了他和他的徒弟,他们早已经被曾经认识他们的人们忘记了,当然也包括我。其实,有许多过往经历,不是我们真的忘记了,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有意的想去遗忘它们、回避它们。

    可是今天——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还是想起了他们,五味杂陈无法回避……

    陈聋子,生于那年不清楚,我认识他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身子不高,瘦瘦的,背微驼。大名怎么称呼没有人记得,只是知道他是成都新都人,因为耳朵背所以大家都叫他“陈聋子”。

    他曾经有过老婆,也有过儿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切就都没有了。后来一个人靠四处裱画为生。他裱画的技艺,在当时应该是时属于一、二流的师傅,现在提起他,应该还会有许多老人能够依稀记得起他的。

    他有俩个徒弟,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个姓王另外一个也姓王,男的小伙子叫王历,那年二十六岁,其妻名王蓉小王历四岁,俩人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儿子。他们俩既是陈聋子的徒弟也是他的东家,因为他干活计的裱画店“聚雅斋”是王历父亲出钱开的。王历的父亲老王是当地镇上有名的文化人,喜欢川剧和收藏古玩字画。曾经自费办了个川剧班,家里的川剧乐器、戏装一应俱全。其儿子王历,人老实本分,比较内向,除了在外面的工厂做临时电工外,空闲时间就帮助店里做些事儿,如进货和一些裱画前的粗活等;妻子王蓉,人生的清纯、俊俏,是当地出了名儿的美人,且心灵手巧,师傅所传的技艺无一不精,加上一张会说话的小甜嘴,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

    话又说回到陈聋子,他喜欢贪杯,嗜酒如命,有钱喝酒,没钱也喝,整个一个神仙来的。他快活的同时,也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他不醉的时候裱画,动作麻利流畅,身躯虽然瘦弱,可是托六尺、八尺的大画,无须他人帮忙,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

   喝酒误事,答应给客户装裱的画,因为喝酒给人家耽误了,不能够按时交活。有时到没有耽误,但是喝的醉醺醺地裱画,活会做的很糟糕。如果出了这些状况,他任凭你们抱怨,反正他耳朵背,听不见。所以每次老师邓奂彰让他裱画,都要不断地嘱咐他:“喝酒不裱画,裱画不喝酒。”他每回都是十分痛快的答应了,可是,答应归答应,酒还是要照喝的,好在后来收了这俩个徒弟,关键的时候可以帮他收拾下残局。那年他上路,就是酩酊大醉后走的。

    在一个夏夜,忙完了一天的陈聋子和往常一样,照旧端起了酒杯,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他今天的话特别多,平时你们说你们的,他只当什么也没有听见,只是闷着头自顾自地喝酒。不象今天开口便说:“你们说,我不喝酒做啥子?我一个孤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晓得不?一睡倒我就可以回家了……我想回家了……”。就这样,絮絮叨叨了一晚,一会说他老婆,一会说他儿子,东一句西一句,旁人也听不太明白,只有“我想回家了……”这句话大家都听的真切。

    第二天清晨,徒弟打开聚雅斋的店门,才发现师傅躺在床上,离开了这个让他感觉孤独的世界。陈聋子走了,我想,他是真的回家了,去和他老婆、儿子在一起了……



注:去年写过一篇有关陈聋子的短文,在这篇基础上,把记忆再充实一些。


未完待续......





作者:junchuan_chen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