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吴冠中先生老来画境“浑、漫、与”

杜甫有一首诗,前四句是:

为人性辟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意思是说,年老了诗境已经成熟,完全可以随意的吟出便成佳句,不必再面对花鸟苦吟冥想了。吴冠中先生也曾经说过“画不惊人,死不休”,还说,画要观众说好,让专家点头。先生一生作画不下万幅,并且幅幅内涵深刻,技艺不凡。

 

如果说莫奈是用眼睛作画,梵高是用心作画,吴冠中先生则是用脑作画,使用情作画。先生作画往往是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情充沛,思绪万千。先生所以画“野菊”是因为它使人想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画“红高粱”是看见了农民丰收的喜悦;画“烂漫的山花”是引起了对乡土的怀恋;面对“丁香花”被勾引出花容月貌;在“黄土之巅”联想起天际黄河;在“高昌遗址”追忆起说不尽的故国往事。

 

先生在残荷败柳中追寻艺术之美,在深山密林中体会虔诚的佛境。先生画“崂山松石”是为能在石缝中生长着的万棵青松而欣幸;画“白杨”是羡慕它强劲高爽;画“白皮松”是欣赏它的高贵,具有皇帝之风。

 

画“青岛”抓住群群红楼,那别墅幢幢,突出的是洋味;画绍兴的“黑瓦白墙,河网行舟”为的是追忆鲁迅。先生的油画色调即雅又丽、即穆又欣、即静又畅。在谐调中见丰富,在和谐中富兴趣。

 

看油画“江南系列”、“巴黎系列”、“香港之夜”、“东京之夜”。。。。。。色彩是那样甘醇,幽雅,境界是那样神往奥妙。用歌声来比拟似腾格尔的低、悠、远,似关牧村的深、沉、幻。似酒之醇,似茶之淡,是视觉享受中最尚之佳品。

 

先生晚年画人体,不是结构式的,具象式的刻画,先生归国后又“高放风筝”又“东寻西找”奔波写生六十年,早把裸之美视坐一道风景线,有人说:“吴冠中的人体画是风景人体”。先生晚年回过头来画人体,那画境之高深、技艺之醇熟,完全是在逍遥自由的挥洒。已经到了“老去诗篇浑漫与”之泰然。

 

吴冠中先生以潇洒的画风,新奇的格调开创了油画的中国化,水墨现代画的新风。

 

先生一生积极探索创新,又生活俭朴。将一辈子苦心经营的,价值数亿元的佳品力作,无私的奉献给人民,获得了德艺双馨、人品高尚的评价。是一位深受人民欢迎和爱戴的艺术大师。

  

 

北京艺术学院六O

王大林

2010101

吴冠中作品红高粱

吴冠中作品野菊

作者:王大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