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悉尼歌剧院
你不要一看这题目,就想到那个贝壳形状的玩艺儿,那玩艺儿大抵与我们八棍子打不着。老徐说的是别的事情。今天去太仓做事,上车前没事,就在南站的售报亭买了张扬子晚报,不经意间,翻到了一个新闻,说的是我老家的事情,在苏北阜宁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搞了个山寨版的悉尼歌剧院。当然引起了人们的反对声,有代表性的当然还是一些下岗职工的说法,说是投资不做些有利于下岗职工的事,总是政府做事不厚道,造什么山寨的悉尼歌剧院。(奇怪的是一个地方至今还有下岗职工的概念,居然搞什么悉尼歌剧院 ,我听到下岗职工的词都觉得新鲜。)
这则新闻主要还是反映了当地政府的对质问的回应,却原来,那个政府办的新闻发言人,是我的老师李德平,毕业后就没关心过这个当年的二光头,二和尚,原来成了政府办的新闻发言人了。其实这不是眼红人家现在的发达,当年的二光头,打架不怕死,是适应世俗,不代表人家没水平,毕竟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水平还是有的。打架打得好,做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也有本事,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他在新闻报道中,表示了对质问的不解,感到冤枉,一定不是他本人的意思,一定是政府老大的意思。这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我是想想都要笑出来,在那个地方,搞个悉尼歌剧院,是唱山竽腔的淮剧啊,还是能请到什么世界级的男高音去唱我的太阳呢?大不了也就能请小沈阳去唱大海吧。搞不好还要摊派戏票的,有关单位,必须每家认购三百张等等,人民什么人民建,建好什么为人民的样子。我出来之前就说五年再建一个新阜宁,十多年过后,他们还在说,再奋战四年达小康了。其实人分三六九等,也是有好处的,有本事的人出来混,没本事的,过另一种生活,阜宁的人活得不错的,倒是在外面的人,就算混得好些,也活得上气不及下气的样子,偶然回去,看见城乡马路上有黄鼠狼在跑,未偿不是一件赏心乐事,有得必有失吧。为什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呢,你不提升,你就是与众不同,也是也很好么?
想来,人生一世,难免要瞎折腾的吧。活在世俗中,身不由已的跟着一种风潮走,走来走去,迷失成什么样子,一辈子也没想明白。
作者:laoxu168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