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成一家方为家
——在蔡玉龙书法展览时所作的评论
作者:韩妙第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今人所熟悉的正、草、隶、篆、魏、宋书法字体均因独创而在历史上流传,尽管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但是自宋以后及近代近八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书法字体寥寥无几,何以如此?因为古人认为“自成一家方为家”,更因为古人对书法家的苛刻和尊重超乎今人的想象范围。
魏、晋、唐、宋推崇山水的形神写照,道法自然的结果就是迁想妙得,使得书法与山水共同赢得了超乎寻常的美学境界。神超形越之外,玄对书法,自然的书法成为书法的自然。
而今天的中国现实却是书法家协会到处都是,书法家到处泛滥,书法大师满世界。今人却罕有能够看到今人所创的字体,这与魏、晋、唐、宋的风骨意气迥然相异。
何以如此,因为在中国古人群中还有一种庸人,他们自命不凡的以专家或名人的弟子身份强调:”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以至于一代接着一代临摹,结果是一代无法超越一代,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法则,致使宋朝以后的中国竟然没有自成一体的书家问世。
显然,如此因循守旧的模仿不仅仅是贻误子弟,更是祸国殃民。所以,从事书法艺术应该摒弃如此法则。
古人云:“笔墨当随时代。”但是从哲学层面上来说更应推崇魏、晋时期所倡导的“道法自然,以形写神”的创作指导思想。何以见得,记得上一世纪初中国的张大千访问毕加索求教艺术的精髓所在,毕加索回答张大千说:“…真正的艺术都在中国…”,而张大千竟然一时惊愕,无以回答。这一方面说明毕加索对于古中国的艺术思想的崇拜,更从另一方面显得张大千的无知性,原因就是出自如此的庸术。
另外,从魏、晋、唐、宋时期书家辈出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宽松的政治氛围有利于书法家的成长,今天同样迎来了一个宽松政治时期的年代。
所以,道法自然是艺术创作不变的法则,更是学习的基础。不然,又将陷入了一代不如一代的窘迫境况。
含道应物,澄怀味象。在以精神为第一性的书法世界里,蔡玉龙并不关注书法所显之象,而是强调书法所含之道。攫取自然意象,匡以书法之道。创新自我,自成一家成就了蔡玉龙狂草书法世界的崇高思想境界。
作者:韩妙第一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