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
当代中国画家,擅长山水、书法
其山水画,遇罗铭而启蒙,读秋园而悟道
远取法宋元明清名贤
近取法黄宾虹、黄秋园、陈子庄等名家
沿着纯正的“中国画脉”精进修行
又得太极名师之真传,五十年练功不辍
已达内劲通灵之境
著名美术家理论家杨仁恺、薛永年、
邵大箴、孙克、林木等极力推崇
并专门撰文评述
他的作品一经展出,震动画坛
被誉为“极古极新”
华山颂
石朴
势拔五岳气峥嵘,应看东南日先红。
挥手黄河苍龙起,目送渭水暮云中。
华山颂2020年
华山颂局部2020年
华山颂局部2020年
梁晓鹏:石老师,您祖籍华阴,对华山题材有着很强的偏爱。首先从技术层面,请您谈谈您笔下的华山应用了哪些独到的手法?
石 朴:有些画家说我的华山用的是斧劈皴,又说是披麻皴,他们说的这个对不对?这是一般性的认识。事实上披麻皴、斧劈皴等等这些东西我都学习过、都研究过,但是在我的画里,你不能简单的说这是披麻皴,这是斧劈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成了大杂烩了。中国画是讲“似又不似,不似又似”。我们对这些各种皴法的学习要采用“遗貌取神”的方法,真正的大家都能做到遗貌取神,不尚外表,不徒状其形。所以真正的好作品,就是把这些各种皴法消化、吸收、贯通了,变成自己的皴法。诚如林木说,“你说它是披麻皴吧又不是披麻皴,你说是斧劈皴吧,它又不是斧劈皴。那只好叫石朴皴了,这就是他的创造。”
登华山 2019年
登华山 局部 2019年
登华山 局部 2019年
梁晓鹏:您近两年来画的华山,采用了最简洁的线条来表现山石的厚重,我觉得这一点是您的独到之处。
石 朴:是,你看我这个华山的话,感到我这个华山画的很简洁,有些地方是简笔。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历代许多画家画的华山,他们也画简笔,但是他们都存在一个倾向就是,简是简了,画的很薄,没有厚重的感觉了。画华山你没有厚重感就没有胸怀了。我在我这个华山里,既使用了简笔,又保留了中国绘画的最主要的一些特征--就是厚重。华山首先你要厚重,因为它是山,是石质的东西,另外胸怀要博大。这两者在我的画里都体现出来了。我们要做到简单也容易,但是做到简而厚就难了。我的这个用简笔画厚重的风格,就和其他画家有所区别了,就是我个人的风格。 第二个,我画的华山在意境上也和别人有所不同。看我的华山不能仅看外形,更要看意境。我这个意境是什么?华山的神是什么?去过华山的人,你一看我画的华山,就感觉有华山之神韵。
华山仙隐图 2020年
华山仙隐图 局部 2020年
梁晓鹏:对,您说过要画出仙气来。
石 朴:仙气是啥?仙气是华山的魂,是华山的格调。我发现,现在人们画华山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俗。很多都是对着照片来画,但我们不反对你看着照片画,但你画出来以后一定要有格调,要有境界。所以我和前人画华山不同的地方在于,我画出了华山的格调和境界。仙气,就是一种格调和境界,仙气也就是一种道家的精神。现实中的仙就是中国的道家,老子就是神仙。道家是中国文化的根。那我们现在就是要抓住中华文化根本,要强化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虽说是绘画,但这也是一种文化。
华山图 2020年
梁晓鹏:您认为画华山的难度在什么地方?怎样突破前人画华山的范式?石 朴:我首先讲讲画华山的难度。我们现在由于这个摄像技术提高了,华山的各个角度影像都能见到,好多人都可以借助照片来画。但是它的难度在啥地方呢?就是大家都画照片,画的就雷同了,这就叫俗,而绘画里最忌讳的就是俗。俗就是没有境界,失掉了境界,失掉了神韵,失掉了格调,失掉了文化,只留下一个空壳子。那这样的话,那和西方绘画有什么区别?没区别。西方的文化就是一个形而下的东西。
华山图 2013年
华山图 局部 2013年
华山图 局部 2013年
中国《易经》说,“形而下者谓之器”。就是你把这个陶罐画得非常逼真,那学生都可以做到,是不是?“形而上者谓之道”,还要“载道”,注意,这个“道”可是难了。这个“道”可是中国文化的根,玄之又玄的东西,是不可言说的,但是在画中间你可以感受到。所以说这个仙气,它就是一种道气,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你想在华山这种题材上有所突破,是非常难的。现在有好多有名的画家,给我们做出了示范。如果在他们那个作品上面你没有提高、没创新,老吃人家的剩饭,这就没啥意思了。那怎么去突破呢?你仅仅从格式上去突破,从形式上突破,那是非常难的。你问我,我是怎么突破的?就要靠自己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素质修养提高了,境界提高了,就有智慧了,有智慧了就能创造高峰,就能创造奇迹。
华山揽胜 2020年
我们现在作画,一定要把华山本来的这种面目画出来。你比如说,在禅宗他有这个说法,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第一层,看山是山,就是模仿。第二层,看山不是山,作为绘画来说,那就是把它变形,用各种手法把它图式化,概念化,叫看山不是山。到第三层高级的功夫,否定之否定,就是还要回到原点上,看山还是山,这就是涅盘和升华。 现在西方的有些形式我们拿来用,往往会造成“看山不是山”。但我们应当追求还回华山的本来面目,还回华山的天真,这叫看山还是山。这种境界的华山,可以让不同境界的人都理解,大众可以读得懂,专家也能看明白,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个可是相当难的。
梁晓鹏:非常感谢您!华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荟萃了历代以来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您笔下的华山不是世俗眼中的写景、模仿,而是蕴含了画以载道的人生理想,启发作画者、观画者,也应该向“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前行。
苍龙岭之印象 2019年
华山大上方 2020年
华岳颂 2020年
华岳颂 局部 2020年
华岳颂 局部 2020年
华山纪游 2016年
华山图 2020年
华山群仙台 2017年
华山雄姿 2019年
华山寻仙 2019年
华山寻仙 局部 2019年
华山之魂 2018年
莲花峰 2014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