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12-03 14:10
11月27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产业部策划、西安SKP主办的“一日历千年 美玉韫九州”文化沙龙上,为冬奥会奖牌提供设计灵感的凌家滩玉璧,华夏银行的logo红山“C形龙”,神秘的良渚人形玉饰……一件件精美绝伦上古玉器,及背后所蕴含的古人哲学智慧,由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副馆长庞雅妮娓娓道来。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并对周边文化产生辐射和引领。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却揭示了中华文明在在早期的发展中,不是一支独秀而是满天星斗。比如出土了这件双联玉璧的安徽凌家滩遗址,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横空出世,便是这满天星斗中亮丽的一颗星辰。庞雅妮介绍说,在距今5300-3800年的这段时间中,凌家滩和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的文明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而玉器则是这轮文化整合过程中的代表性器物。她在分享中,用一张张图片,比对着着不同区域文明的相同之处——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海岱地区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松泽、凌家滩与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以及后石家河文化,中原地区稍晚的陶寺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反映了史前玉器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2022陕博日历·玉韫九州》所要呈现的核心内容。
《2022陕博日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组建专家团队,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段段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解,按照每一个月度一个文化主题,分为12个月串联起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统一浪潮。这是对悠久灿烂且独特的中华玉文化的娓娓道来,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博物馆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侯宁彬在沙龙上透露,从2018年开始,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了“早期中国”系列展览,第一期展览的主题是彩陶,将于明年举办的第二期,主题便是玉器。《2022陕博日历》便是围绕这一展览率先推出的,旨在和展览配套,通过不同的形式还原阐释中华文明是如何诞生的,统一的观念是如何孕育的。
侯宁彬认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者,传达的不仅仅是博物馆是如何保护展示文物,还要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要做好这项工作,文创是非常重要的抓手。不过博物馆文创确是一个非常晚才诞生的概念,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前10年,所谓的文创其实就是对文物进行简单复制后制作的旅游纪念品。随着文博热的兴起,以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为代表,博物馆文创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开始从文物中提炼元素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同时产品也愈发的和日常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文创的研发制作过程中,博物馆也开始借助积极外力,实现共赢。
此外,除了和华夏文创连续5年成功出版了《陕博日历》之外,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和运动品牌乔丹合作开发了60多款各类服饰,和陕拾叁等饮食企业,联名推出了很多款食品文创,和长安通成功推出了皇后之玺和虎符公交卡,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博物馆的文创要蓬勃发展就必须积极“跨界”,深度开展馆企校企合作,联动各大品牌,博物馆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才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沙龙最后,两位嘉宾与现场观众热情互动,对于观众的问题,两位嘉宾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以及对文博爱好者饱含真情的祝愿。(投稿部门:文化产业部;撰稿人:李博雅;审核人:赵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