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头一次接触到春阳的画,是到中央美院参加“学院之光”评奖,看到她以一排中空的玻璃静物,构造了一组几乎透明的画面。当然,你还是可以从中看出画家本身的创造力,却没有那么空洞和透明,尽管其间的具体内容,尚需在读画时以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幸而,那天的评委多不乏这样的想象力,后来就投票让这组静物画得了奖。
此后再见到春阳的画,尽管也还有同样题材的,即还是把一组用旧了器物,带着表情地凸显出来,以调动别人的生活经验,去沉潜到充满人生感慨的、已然逝去的历史世界,但她更喜欢恣意涂抹的,却已是用线条和色块谱成的、几乎要跃出画布的视觉狂欢。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她着魔地偏爱这种嘈杂的自由感,而她在我家聆听老萧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时,也明显表现出同样的偏好。
最近再看她的画,突然发现那曾经躁动的母体,却一下子安恬下来。这当然是因为,从那青春勃发的母体中,已然分娩出可爱的新生命。年轻的妈妈登时就平静下来,宛如狂暴奔泻过的洪流,在经过一路跌跌撞撞之后,终于流入了平缓清澈的河床,此时所有的泡沫都已变得澄明,剩下的只有让人感动的母爱,那母爱中还带着些许幻想,和一丝莫名的神秘,从而以某种装饰感提升了整个画面。所以我说:你这些年来的画风转变啊,简直一会儿像塞尚,一会儿像梵高,一会儿又像高更了!
可无论如何,只有现在的这种画风,才更像她的名字呢——春天里的那一抹和煦而又多姿、活泼却不热辣的阳光,它飘飘摇摇地撒落下来,落到了哪里,就在哪里点化出让人惊艳的画面。
刘东
2011年4月29日于清华国学院
作者:刘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