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相关文章:《“抽象”艺术 你也看得懂——听谭平讲抽象艺术(上)》
相关视频:【雅昌讲堂】 之“谭平抽象之路 - 绘画抽象与建筑抽象
抽象是从一种意象到极简的过程
2013年4月,“自言Murmurs——谭平绘画作品展”在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举办,展览包括他近几年创作的素描和丙烯作品,这也是继中国美术馆“1劃”展览之后,又一次与观众的直接对话。和美术馆个展有很大的不同。从展出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饱满的情绪,少了些宏达的思考,多了些闲暇和轻松,一些素描作品更是打破对于“素描”的传统工具性,以抽象的姿态呈现出来。
图为:“自言Murmurs——谭平绘画作品展”海报
画画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孩子开始,面对一张纸,画画的过程就是由一个看着一个二维平面的这张纸逐渐走向更大空间的过程,对于曾经在美院接受写实绘画教育的的谭平来说也不例外,这并不妨碍他走向自己的抽象世界。
谭平:在美院时画一个写实的绘画,几乎所有精力都会放在画面里边的形象看你的技术怎么样,是不是能把这个人塑造得非常像,非常得漂亮等等精力都在这儿。随着时间会逐渐关注画面整体的结构,这是一个过程,包括我们画比较表现类的,比较情感化的、意象化的等等,就会把里边的人物逐渐削弱,整个画面色彩、线条变得很重要,这是一个过程。
抽象都是从一种意象到极简的过程,当一张画只有一块颜色的时候,颜色本身的意义一定是放在一个墙面的时候才有意义,好比说一块红的颜色放在一个白的墙面上,这个红就显得非常强烈,如果一块红放在红色的墙面的时候它就显得和空间融为一体,这个时候它的意义就定位于一个空间。
再进一步考虑这块红到底有多大?是1米×1米,还是50×50,还是2米×3米,一定和墙面的尺度、空间尺度有关,所以空间会决定这张作品的大小。我的路就是这样一点点走向这样一个空间。
说得更大点儿,当然一个作品真正的意义是在一个社会学的意义,大家谁来看?什么人来看?放在哪儿?放在一个美术馆、一个画廊还是放在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可以说同样一个东西由于它的大环境的变化它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每当我做一张画或者做一个作品的时候所考虑的事情,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图为“自言Murmurs”谭平绘画作品展”参展作品
不是“像不像”;而是“喜欢不喜欢”
和多年前的的观者相比,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会驻足在一副抽象绘画之前,说“我喜欢”,或者“我不喜欢”,而不是远离它,强烈的参与意识,不仅是欣赏者的重大改变,也正是欣赏抽象艺术最重要的前提。面对一个没有形象的作品,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不要拒绝它。
谭平:“看抽象艺术千万别说什么都不像,其实很像,这个线本身就是非常具体的,颜色是很具体的,所以说有很多观者他看到一片颜色的时候也会被颜色所感动,只要把你的心打开,抽象艺术要比具象更容易理解,具象艺术看半天都是那个画面中的形象,你很难看到真正的艺术家是怎么想的,很难从画面中看到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抽象艺术不一样,抽象艺术是像一面镜子,也像一扇窗户,能够看到艺术家的情感、表达过程和状态,同时又像镜子能看到你自己,你一看它我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就和你很多东西很相似、很相近。
抽象艺术最重要的是说你画出的结果不带有任何的预设性,不是我想好要画什么才开始画,而是说一定要把自己调整到我根本不知道未来是什么,可能发生什么,然后才开始,还不叫旅游,特别像驴友这样的,背个包行走,根本不知道会走到哪儿,那个时候是最有意思的,这个是抽象艺术的一个魅力,之所以说像我们画抽象的不会翻过去画具象的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不可预知性、不可预见性。所以才是抽象。
图为“自言Murmurs”谭平绘画作品展”参展作品
图为“自言Murmurs”谭平绘画作品展”参展作品
如何把“抽象”教给学生?
8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的谭平,对于学生、教学再熟悉不过,95年从德国回到母校,他创建设计专业,将自己从柏林艺术大学所带来的设计教育理念,又在美院的教育实践中慢慢完善,更使他在教学方法和抽象创作上,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和体会,即使在紧张繁重的教务工作之中,谭平依然完成了自己非常重要的作品《20x20》系列,以及《书法》系列,也许正如谭平所言:方法,即你对绘画的认识,比技巧有时候更重要。关于“抽象”的方法究竟如何教给自己的学生呢?
谭平:我一般很少教结果,比如凳子到底是有什么颜色,该用什么材料,这种具体的东西应该教,可能有一些职业、专业老师会教这些东西,我更关注对于一个学生内在的一种东西,比较好听的叫启蒙。
好比说我们上课的时候会让他们去摸着材料去画一些抽象的东西,用色彩、用铅笔都可以,用什么东西是次要的,就是要让他不断地摸不同的东西,摸这个提子,摸木头,摸一块冰、一块铁、一块什么东西等等,他要细心地感觉,一个设计师,包括家具设计师不是看,就像我们坐在哪儿都是摸的,但是现在很多设计师手的感觉没有,因为他没有经过启蒙。
画画也是这样,看一个模特,这样一个距离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讲,他怎么样呢?所以我们就会忽然让学生说好,你拿一个东西,拿着它画行不行,离它10公分,他迅速会有发现很多过去他看不见的东西,你要设计一本书这本书手拿着什么感觉,既用手,这个距离不是我们平时画模特的距离,他会发现很多很多对于以往完全不同的一些感觉,他知道这个东西可以怎么样,可以一百米以外看一个东西,包括听着音乐去画画,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偶然的、必然的。
包括人的分析能力,曾经有一个课题画自行车,这个自行车画完之后要分析它,到底它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可能会给它一个电脑,把一个电脑全部拆掉平放的时候从中找出一种逻辑,每个人找的都不一样,有从形上,有从大小上,有从结构上都不一样,发现一种逻辑,这样的东西训练之后把他的很多内在的东西训练出来之后以后他无论做平面设计、还是做家具还是做建筑各个方面会调动他自己所有的曾经被启蒙出来的东西有一些理解和思维方式,这个是最为重要的。
作者:张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