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第九册·雄奇书势》代序

  书的字形姿态,古人称为「字势」。卫恒说︰自黄帝至三代,其文不改。及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古无别名,谓之字势。

  他讨论四种主要的字体,名其书曰「四体书势」。「势」字特别使用在书法上,有它的特殊意义。

  在晋以前,崔瑗着有《草书势》,蔡邕有《篆势》,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都加以著录。相传王羲之有《笔势传》一卷,言及「曹喜、李斯笔势」,又称张芝见蔡邕作笔势,遂作《笔心论》。魏刘邵有《飞白书势》,虞龢《论书表》称「卫恒写诸杂势一卷」,「并上录势新书」。庾肩吾《书品》言︰「字势发于仓史。」用「势」字来形容书体,是东汉以来流行的习惯。

  以后便有人借书势之「势」字来论文,建安七子的刘桢便说︰「文之体,须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陆云亦言︰「往日论文,尚势而不取悦泽。」到刘勰着《文心雕龙》竟特别作「定势」篇,来畅论「即体成势」和「并总群势」的道理,以后弹琴的手法亦称为「势」,这些都是釆取自书法的字势。

  「势」在书道、文学都有极重要的意义。书法一直到董其昌,还是抱紧一个「势」字,他在《容台别集》第二说︰「米元章书……及钱穆父诃其刻画太甚,留以势为主,乃大悟。」又《画禅室随笔》亦言︰「须结字得势」。可见要成为书家,对于「势」字应该仔细去体会。

原文节录自〈关于中国书法的二三问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