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泽民评论文章

  在中国画中。墨竹是从花鸟画中分离出去的一种题材。竹子因其历岁寒而不凋,虚心劲节。刚直兼柔的品格,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综观中国墨竹史。在画风上基本是沿着以宋代文同为代表的写实画风和以苏轼为代表的写意画风发展而来的。写意画风强调画家的主观意象。主张将竹子作为载体。通过画家手下的笔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主观意念。因而要求画家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夫和熟练的绘画技巧。同时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更为重要的是画家要耐的住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中去。画家张龙印正是基于这种要求。在漫长的艺术之旅中。通过艰苦的跋涉。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画竹领域内脱颖而出。以其大写意墨竹蜚声花坛。受到同行和世人的关注。

  张龙印系河北邯郸人。十一岁便离家外出求学。幼年生活的艰辛和后来的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奋发向上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听从同族祖父[画家]的教诲。摒弃了多年油画 。水粉画的学习。转向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和研究。尤其对画竹情有独钟。一发而不可收。做为苦学派的张龙印。他画竹是从传统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从《芥子园画谱》开始。他系统地临摹研究了历代画竹大师的作品。故宫博物院的历代绘画陈列展馆中。不知多少次留下了他疲惫忘返的身影。他以苦人所不能苦。练人所不能练的宗教徒式的殉道精神。以最大的功力深挖传统。在逐步学习中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审美品格。以至真至诚的感情投入到墨竹画的创作中去。潜心在墨竹艺术领域磨炼四十余载。方取的今日之业绩。

  绘画的最终价值在于精神内涵。精神内涵最终体现在艺术语言中。在画竹的表现方法上。张龙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他以书法用笔入画。将西方的光影与中国画的笔墨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竹竿处理成边缘浓中间淡的笔墨效果。一笔写出复笔的意趣。在竹节上也打破了传统的点节方法。画竹竿时笔不离纸,竹节处不留空白,一顿而过。而后趁湿以焦墨勾点。使竹节醒目脱透。形象逼真。在竹叶的组合上。撇弃了传统的‘个’字,‘介’字,‘分’字等程式化表现方法。以自己独创的七笔叶组组合画面中大大小小的笔墨团块。以娴熟的的笔墨技巧将竹叶表现的既通透又不失厚重。他采用现代构成图式。将竹子的形态以笔写出,背景用色墨积染。加以烘托。这样的方法既使笔墨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又增加了竹子特定的环境与气氛。同时他以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来经营画面。使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大写意墨竹在意象造型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既要用笔墨写出又要形中寓意,笔墨中更多的承载着画家的情感意趣和审美观念。龙印墨竹在形态上吸收了郑板桥,石涛,吴昌硕以及他的老师张立辰的表现方法。融形式感与内心体验于一体。把对传统的认识,感悟与情感,理想投射在自己的作品中。作品体现出雄强。博大,灵透,深邃之美。终在中国墨竹画坛上独树一帜。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李泽民作者系河北工程大学院艺术系教授)

作者:李泽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