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慢品生活

  辛卯春节,拜年学明先生府上。交谈之际先生对我说:蓬勃,有时间给我写篇文章吧。先生此语一出,我顿觉汗颜。想我一后学,先不说才疏学浅,就连先生的画作尚未看全,怎敢斗胆为先生写文章呢?此种缘由皆因庚寅岁末我策展“晒画——2011印象中国艺术展”时,为参展的11位艺术大家写了几句“策人刍语”。其中当然是有学明先生了。

  我属于既不会写也不会画,仅仅是喜欢书画之流。与学明先生相识已久,但先生学识之渊博,我也仅仅是窥得点滴。先生让我为他写点东西,实实是在抬举蓬勃。思量多日,委实不敢动笔。但先生殷殷之嘱,蓬勃若不领情,则有不识抬举之嫌了。

  结识学明先生之初,先生谦逊、平易的谦谦君子之范,给我留下了至深的感受。后再读先生画作,便如刘曦林先生所说:“读了学明的画却如清风徐来,一时忘了许多的烦愁。”学明先生的画带我回到了那永不曾忘记的稚真顽皮的孩提时代:多少次“儿戏常入梦”,“春风乍起”“青山叠翠”,“听取蛙声一片”;“此景如昨常相忆”。更深深的忆起情愫懵懂的少年时光:梦依稀“二十四桥明月夜”,“独倚寒枝遍”;“炎夏永画”,“又倚黄昏”“小轩窗”。此景此情今无寻,惟有学明先生画中存。

  我确属画外之人,更不敢妄论书画之道。但却尤喜喝茶读画。我之喝茶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我的所谓喝茶,却不是在喝清茶,在鉴赏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喝茶是一种意境是一种感觉,读画也是同样。我读学明先生之画:是一种闲情逸致,是一种闲逸生活的消遣与享受,追求的是体味“闲中之趣”。这闲,并非仅仅是空闲,而是一种摒除了俗虑,心底纯净、心平气和的悠闲心境。这或许就是学明先生的艺术语境吧!而这也正是中国茶道由技术而艺术、艺术而晋升至心境的奇妙历程。品读学明先生的画恰如品茶;先生之画道恰如茶之道。

  当下的生活中,人们总是觉得身心俱疲,每天经历着看似紧张却实则平淡与肤浅的生活,置身于一种快餐文化中。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可在心理、情感、文化上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样的生活正如英国著名时间管理专家格斯勒所说:“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为什么人们不能在闲适与忙碌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在片刻宁静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呢?读读学明先生的画,或许会让我们有些许的感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忘记并遗弃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江路野梅开”,“春在枝头已十分”;“月是故乡明”,“挥笔起云烟”;“明湖洗心”“小庭观鱼”……这许许多多生活的美好,在我们一味的强调的“忙”中,让我们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山有山色,水有水秀,一本书、一幅画、一杯茶,生活的美好需要我们慢下来去静静的品味。

  “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文徵明语)。读学明先生的画如品一杯香茗,只有静心从容的啜品,才能悟得茶中三味,体会先生画中之深意。《菜根谭》中曾说:“从静中观动物,向闲处看忙人,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如此之闲人,当为福人。学明先生当真真的是为福人。

  读学明先生的画,让我懂得了并学会了“忙里偷闲”:安静的沏上一壶茶,慢慢的去品赏一幅画;或临窗独啜,或邀两三知己共品,来品味人生的真谛,感受生活给予的美好享受。品茶读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熏陶。学明先生的人与画犹是如此:杯茗在手,丹青挂壁,品茗赏画,神驰八极,苦涩回甘的茶味,空灵清奇的笔墨,委实如绵长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从艰难足迹中寻得的人生哲理。

作者系香港印象中国杂志社出品人、中国艺术门户网站——美术星空创始人、策展人

作者:马蓬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