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陈馆长您好!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关山月美术馆已经建馆15周年了。在这15年里,关山月美术馆在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助成深圳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的成绩。您自关山月美术馆筹建伊始就做出了大量工作,又一直随关山月美术馆同步走过了这15年,我想此时您的心里一定有非常多的感触,请您谈一谈吧。
陈湘波:是的,应该说,对于关山月美术馆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关山月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尊崇的前辈,当年他本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毕生创作的813件代表作品捐赠给深圳,深圳市人民政府远见卓识,斥资建立了关山月美术馆。这15年来,关山月先生的这种奉献精神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对于文化事业的这种责任感一直激励着我,也激励着所有关山月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大家都觉得应该不辱使命,不辜负关山月先生和深圳市全体市民的嘱托,把关山月美术馆办好,让关老的艺术在关山月美术馆发扬光大。
记者:说到这,我想插一句,之前很多人认为关山月美术馆应该是一个名家纪念馆,但是经过这15年的发展,感觉应该是突破了单纯名家馆的学术制约,而更像一个国家综合性的美术馆。同时,感觉关山月美术馆也特别能够把握到深圳城市文化的脉搏,深圳是一个以设计著称的城市,“当代设计艺术研究”也是关山月美术馆的一个学术品牌。此次国家文化部又把“全国美术名家纪念馆座谈会”和“全国设计艺术大展”放在了关山月美术馆,也说明关山月美术馆这15年来在处理名家纪念馆和国家美术馆之间的关系方面,在设计艺术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请您着重谈一谈关馆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构想吧。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选择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是和关山月先生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建馆伊始,关山月美术馆就选择了一条开放的发展道路,以馆藏为基础,同时兼顾深圳城市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十四年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关山月艺术和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及当代艺术设计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定位。本着充分利用和开发馆藏资源的思路,我们将关山月作品研究放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发展这一宏观的历史框架之中,以年度学术专题展的形式,深化和拓展我们对“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课题的学术把握。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长期关注与实践,打造具有我馆特色的关山月与20世纪中后期中国美术研究的学术品牌。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凭借着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提供的动力,使当代艺术设计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一个亮点。为了将设计师自发的创造力和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的既定优势转化成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品牌,我们举办了包括“03深圳设计展”在内的系列设计艺术展览和学术活动,从而在设计艺术研究方面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种特色同时也体现在我们的收藏上,目前我馆共有藏品4500余件,其中关山月先生捐献的系列作品和当代设计艺术作品的收藏是我们的主要收藏,体现着我们的学术特色。
接下来,我们还是会在这两个学术方向上继续深入下去,今年是关山月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相继会在10月份和11月份在广州和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关山月诞辰100周年学术展览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对关山月的艺术,也对国际国内关山月艺术研究做一个相对全面的阶段性总结。另外,全国设计艺术大展也将在12月份在深圳举行,我馆作为主要的筹备单位和主展场,我想也是对于我馆设计艺术研究的一次拓展和检验,希望大家届时关注我们的这些活动。
记者:关山月美术馆最近两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尤其在美术馆的公益性、美术馆的推广和教育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2010年关馆的“文化义工”项目获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公共推广项目奖励,2011年“笔墨当随时代——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生平陈列展”获国家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国家重点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四方沙龙”系列学术讲座获国家文化部2011年“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公共教育和推广项目”,同时关馆还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批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这些成绩的背后蕴藏着您怎样的发展理念和学术构想,请您就这个方面谈一谈。
陈湘波:过奖了。应该说,关馆取得的这点滴的成绩一方面是之前几任馆长打下了非常好的学术基础,也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美术馆人队伍。另一方面也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分不开。是各级领导的信任使我馆在完成自身学术定位的同时,更成为国家重大美术展览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场所之一,成功承担了包括“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艺术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深圳展”等项目在内的多项全国性展览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同时,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平台,还举办了近百个国际艺术交流展览,并与世界各地许多美术馆、艺术机构已及艺术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进入新世纪以后,美术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平等沟通,突出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其营运的基本出发点必须把公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2007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将市内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关山月美术馆作为深圳中心区的主要文化场馆,为了适应新时代公共对美术场馆的期待和需求,从2008年8月起,我馆闭馆一年进行全面的维修改造。改造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对美术馆营运理念和建筑功能的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重新开馆以后,我们将公共服务与教育作为美术馆工作的一个重点,强调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2007年初,关山月美术馆开始面向社会招募 “文化义工”。2008年,我馆的文化义工队伍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成为深圳市文化系统第一个团体会员。2010年底,关山月美术馆的“文化义工”项目获得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的“优秀公共推广项目”。这使得美术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更加主动的角色,使关山月美术馆真正成为与深圳城市文化品格相适应的高雅的共享艺术空间。同时,我们通过开展沙龙讲座、第二课堂、“艺术进社区、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与服务方式,使美术馆成为公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应该说,最近几年所获得的这些奖项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今后我们更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沿着关老精神指引的方向一路前行,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发挥美术馆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内部活力和对外竞争力,努力打造功能完备、定位明确,审美教育与时尚休闲兼备的现代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