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法国的布封有言:风格即人。看到周建朋的画,我总想起他的人。想起人,似乎又总看见他和山水在一起,与山水对话,为山水传神。
建朋来自永嘉,一个以山水闻名的地方。谢康乐为永嘉太守时,更是以山水诗开风气之先。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物,从他洒脱的书法,奇秀的画幅中可以想见江南才子的风范。但我对建朋最初的印象却是从他笔下新疆的千山万水展开的,颇有些游侠的豪迈和犷野。我当时有些疑惑:人和画的反差怎么如此之大?等我对建朋的经历,他的艺术之路有了更多了解后,才为之释然。
建朋的写生很见功力,挥洒清逸的笔墨设色,景物栩栩而出,令人有可游可居的喜悦,许多隽永的小品十分耐琢磨。而其大幅力作,如《龟兹十万峰》之属,则厚重慷慨以极,描绘出山水的生命,让观者精神为之一振,在画前久久而立,心潮起伏。这种形式和内容契合完美,个人风格和造化之功交相辉映的力作,并非单单写生的积累就可完成。师法自然,首先得其生动,在状物赋形之外更要发现其构成规律,有所创造,用饱含个人色彩的画笔去揭示山水天地大美的内在,方可传神妙化,感人至深。建朋的画感人,有其“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巧夺造化之功,也有他性情中深思格物的孜孜以求,感动你的是思想火花的飞溅和智慧的深邃悠远。
他在创作随笔中写道:“喀纳斯湖的湖面广阔,一平如镜,与辽阔的天空相呼应。喀纳斯的山都不高,也没有江南那种叠起迂回的峰峦,所有的山在整个轮廓上都呈不等边的方形,呈线性的方式排列。树木也依水源而形成不等边的形状,秋天染色之后,色彩就自然成块了。因此从视觉上来看,眼前的风景就是由几个色块组合而成的。”——这是周建朋的色彩。他运用主观色彩单元组织排列,把视觉以外事物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这种独特的美是新疆喀纳斯湖的,也是周建朋的。这种对色彩“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解放,和后期印象派强调自我表达,趋向主观的抒情表现极为相似,这也许就是我在周建朋精湛的传统笔墨之下却能时时感到强烈的现代性冲击的原因吧。
“我在《西域佛地》中使近景林木成块,并以浓黑色使其成为一块阴影;《龟兹十万峰之图》中让山顶成一黑块,画面产生色彩的强烈对比,也使红色更加沉稳,同时也表现了新疆所特有的光影之美。而这些技法的处理和运用都是来自于新疆山水自身所具有的光影美带给我的启发。”——这是周建朋的光影。他表现的是画面坚牢的构成,光影不仅是在描写事物的外貌,而是表现事物予人的感觉。这种从事物表象的变形,来显现物象存在的画面结构,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常常让我想到金朝武元直的笔下独特的层岩累积。我在故宫武英殿特展中看到他的《万福来潮》图时曾讶于其山石构成的奇特和“现代”。而建朋的《人生莫作远行客》图中的水流湍洄,夹岸高山,苍峦秀树又让我不自觉的想起武元直的名作《赤壁图》。
周建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画,是宽五十公分,长十六米余的长卷《天山南北图卷》。他在跋语说:“余于2007年秋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不论严冬酷暑,负笈而近此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所经阿勒泰山之布尔津、喀纳斯、禾木、青河;天山之天池、南山、巴里坤、吐鲁番、库车、焉耆、库尔勒;昆仑山之若羌、且末、于田、民丰、和田、喀什噶尔,所见林壑幽泉、草场牧地、戈壁沙丘、雪山冰川、雅丹赤壁……尽收画筴中。”他以拿手的古厚雄健的沈石田笔法皴擦提调山形,又用王希孟青绿山水法写出喀纳斯湖山苍翠秀色,以浅绛法状北疆极寒之雪景,又用充满构成意味的笔墨“垒出”南天山的红色砾岩山岭……凡百数十图,写出西域山水的苍茫云海,绵亘山势,流溪飞泉,丛林叠嶂,幽岩峡谷,高峰平坡,毡包城垣,桥梁楼阁,以及众多的羊群牛阵,驴队驼铃,和神态各异的人物,闳约深美,气象万千。这一不可多得的巨作是他对多年来的艺术探索做的一个总结式的尝试,也是对他熟悉的南北疆生活全景式史诗般的描述,从中可见建朋艺术功力的日渐深湛和匠心独运。一个年轻的画家有如此的大手笔,是你初识他时很难想象的,其才华和魄力令人赞叹。
韩愈论文,有“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语,建朋钟爱传统,于诗、书、画均着力颇多。其书法先学欧阳询的大楷,后习米南宫的行书,怀素的狂草,赵松雪的小楷,又临魏晋写经有时,秦篆汉隶魏碑亦有涉猎,他的行书颇有晋人风度。间或奏刀如笔,篆刻极具汉印气韵。建朋的诗句清新出尘,既晓白通畅又耐人寻味,题于画畔,观者吟诵之时常常生发情景交融的慨叹,为斯山、斯水、斯人感动。永嘉为历代文风鼎盛之地,世有“溪山邹鲁”的美誉。建朋从这里走出来,远涉塞外,沿着高适、岑参的脚步踏歌行去,以少年的豪气,在天山南北挥洒自己的汗水与才情,从而收获丰硕的艺术成果。正是这难得的一南一北人生际遇开阔了建朋的眼界,使他在传统的艺术滋养之外,对中亚美术等有了切实深入的了解,在天山南北的崇山峻岭中,磨砺修炼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而他这个“学者型画家”对艺术史、艺术理论的深入探究,在良好的绘画基础之上对自己的艺术思考所做的各种尝试,使他成为一个创作上的“多面手”。这超越了许多画家的局限,但有时也会使鉴赏者疑惑,对他日渐形成的充满个人印记的艺术风格有所稀释。无论如何,建朋的东成西就,既是永嘉一缕千载不绝的文脉潺潺流长,也是他外表儒雅秀气,内心坚定强大的性格使然。
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周建朋的艺术之旅是如此的多彩而绚丽,正来源于其学识的渊博和深厚,其内心的敏感和丰富。他的画笔时而泠泠润东南之奇秀,时而苍然蕴西北之浑厚,山水景物既有多变的风格,又有很高的可辨识度。一个人笔下能够如此汪洋恣肆而又收放自如,没有深厚的学养之功是绝无可能的。从他创作题材的多样,作品数量的多产和学术研究的多丰上,我们可以看到建朋的勤奋和才气。他那旺盛的创作激情应当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潜质。周建朋还是一个“很年轻”的画家,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惊喜。
王东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
作者:王东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