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经常有人问我:吴强最擅长国画还是油画?每每至此,我总是避而不谈。因为在我看来,要了解吴强其人,仅了解其擅长何种技法是毫无意义的。吴强自幼习画,1979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商业美术专业。在校学习期间学院内国家级绘画大师云集,所以吴强又有机会在各位大师的熏陶下,精进技艺。在他四十年的绘画生崖里,他涉猎了油画、国画、商业美术、电脑绘画,每学习一门技艺,他都抱定从零开始的恒心,总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骄人的成绩。不少业内人士曾劝他专攻一门技艺,凭其才气必成大业,而他却心无定义,凡遇美的东西,社会与大众需要的东西,都会不遗余力地予以追随和回应。
最近,他应汇富粮油集团的委托,临摹了五幅大型古代名作,17米×1.1米的“百骏图”(清代郎世宁)、3.83米×1.28米的“清明上河图”节选(宋代张择端)、3.88米×2.27米“瀛州海天图”(清代袁江)、3.88米×2.27米“蓬莱仙境”(清代袁耀)、4.61米×3.05米的“牡丹蜂蝶图”(清代居廉),张张惟妙惟肖,尤如真迹再现,颇得收藏者的好评。而令我为之感动的倒是他临摹大作时,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精神。
吴强把临摹古画看成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崇尚古人在绘画中的笔墨功夫,更敬仰前人的心胸境界之博大,他研修古人的技法,如醉如痴,废寝忘食,尤如道家修道专注之至,可谓“清静无为而无不为”,借以文烹武炼,取之精髓。
他为得前人之心法,寻遍“诸子百家”,以异而同,追求臻乎完美的理想境界,在他完成的每幅作品中你处处可以体味到“以诚感人,终能感人心”的至诚。
对于古画的临摹,吴强眼仿其形、心追其意,秉承孔子的教诲“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在他看来“会背书的人,不一定会读书”。老师能传授绘画技能给学生,而修养造诣则需要学生自己参悟和不断学习。诚如子贡慨叹“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也”,前人之造诣可谓:“信言不美,善者不辨,知者不博”,这其中之奥妙只能凭后人用心去感悟。在绘画修炼过程中不可不临摹名人真迹,但也不能一味的模仿,倘拘泥于一家一派,一招一式,即使一生研习也谈不上传承。故吴强临摹古画深得圣贤之理,“荀非其人道不虚行”是他艺术追求的极至。
吴强融古人、名人处汲取来的营养于自己的创作之中,观其作品你很难按常规归类。他一生追求的是“极深研几”,他感人、感物、感时空,对世界和生活充满了博爱与祥和。他信托挥洒,为之而动,则能使万物欣欣向荣,草本皆春,生机盎然,他的作品对大自然、对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志向与信心。他才能智珠活泼,如珠走盘,如鱼在水。他画的草虫呼之欲出,他的写意创作才智交感,以见天下之动,以行其典礼。透视相对,进入绝对,再超越绝对。在繁复中去芜存菁、整理疏通,而后简单扼要的求出众数之和,突破繁复,清楚真象,绘出如是“自然”的结果。他的创作构思采用“直入疑而后思,思而后悟”的方法,以求达到显现分明的真实目的。在他的创作追求中,他追求“万物与我一体,天地与我同根”,契应“一即宇宙,宇宙即一”的境界。他自信自己的画当属“意象”之作。他坦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乃人行邪道”。
吴强作画特别注重心法,在他看来无论学习国画还是学习油画关键是为习其神,唯用心法方能看懂一幅完美的作品。完美的艺术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若以形色声名来品味,那便是“缘木求鱼”,一无所得了。
他是在用心作画,他的画可以说是“以无为体,以有为用”,这种意境可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全凭心意用功夫。他在绘画艺术上追求与探寻的正是研古人之精髓,习诸家之神韵,品东西方之技艺,修自身之心法,绘心中之万物。
董汇斌
2006年6月19日
作者:董汇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