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由“吠主”的狗到“吠人”的狗

  在许多的画展和与艺术有关研讨会上,无不围绕当代艺术的的话题展开。当代艺术是一个热的烫手的山芋,但这一词汇究竟是什么意思,看来很多人都是说不清楚的。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是属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的事情,与我们这些后来者究竟有多少关系,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因为当代艺术的话语权、阐释权在五六十年代人的手中。是他们创造、阐释、传播了这一概念,他们拥有对于这一概念的阐释权,也从这一概念获得他们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必须进一步阐释、完善、系统化的条理出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观,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当代艺术强调以个人经验介入到社会经验,实际是强调艺术家个人的社会、历史使命感,这些与五六十年出生的那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也是那一辈人一种去不掉历史使命感与宏大的叙事情结、粗糙的革命意识有关。就拿吕澎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来说,通篇都是艺术与政治。里面所有的典型性艺术作品都是政治的附膺,我要说的是艺术除了政治之外,还有什么?

  艺术介入社会、介入政治不是不可以,问题是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我们所面对价值体系有没有意义,任何一种以集体的名义都是可疑的。自古以来,任何一种以集体名义反叛、革命乃至牺牲换来的都是一种悲剧,即便通过革命获得成功,也只是让少数人占据一种个人利益的平台,老百姓是永远处在一种原地,看“城头变换大王旗”。

  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者成了“院士”,革命成功了。也宣告了所代表价值的终结,由“吠主”的狗变成“吠人”的狗。追随者被哐当的挡在铁门之外,变成野狗。“众人拾柴火焰高”温暖了倡议者,冻死了拾柴者。

  我们的身份有很多种,为了这些我们如飞蛾般扑火,无论我们怎样改进与完善这些身份的机器,最终仍是海市蜃楼。“中国人”、“祖国”、“北京人”、“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先锋”、“新锐”都是可疑的。

  归根结底,我们是“一个个人”,甚至不是人。

作者:罗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