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无奈与悲凉人世——我所认识的两位画家

  赵峥嵘和罗奇是我两年前认识的两位画家,同在一所大学任教。电脑中至今存着他俩画室的照片,具体地说是他们各自的调色盘,实在是霄壤之别:一个干净、齐整、彬彬有礼;一个脏乱、杂驳、混沌无为。当然,他们的油画创作也基本对应着这样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俩成为好兄弟,反而是这种互补的审美感觉正是他们能谈得来的必要条件。

  靠近你,我看到了无奈

  赵峥嵘以一种简单而耐心的创作态度和方式诠释着“简单生活”,其实不简单。他明知道自己的画是不讨人喜欢的,甚至我都有过怀疑,他是否能在这种坚持中看到多少希望,得到多少快乐?但是赵峥嵘就这样画着,在模糊的形色和暧昧的感觉中消解着一日又一日。巨大的画幅,显示出来于现实又对立现实的另一个世界,人就站在它的面前,被它所笼罩,甚至似乎可以融化了进去,消耗着智力、体力乃至生命。我想赵峥嵘在最投入的时刻一定是又空又满的。空,来自行为方式的不自觉;满,来自思想意念的不放弃。两种对立的感觉兼行并进,直到天又黑了,什么也看不清楚了……真是应验着一句爱情片中的台词——靠近你,我看到了无奈;离开你,我丢掉了幸福。这在外人眼里仿佛是近乎疯子的行为和混乱的画面效果,让赵峥嵘无法自拔。这看上去过于自恋、与世隔绝的创作似乎让人感觉他的冷漠和无序,但若仔细辨认画面中微茫的造型,混沌的色彩,却分明是当下的,你我真切生活着的一个世界——热闹的街头、缠绵的情侣、匆忙的行人等等,光鲜陆离和惨淡无聊交织,冲动欲求和迷茫失落重叠,整个大地被暧昧不堪又蒸腾氤氲的气息笼罩着,这看来如地狱般的“风景画”亦或“抽象画”,确是一场“浮世绘”,赵峥嵘用画笔触摸着最真实的现实世界和今日中国!这种不讨巧、不露声色的触摸与其说是赵峥嵘面对现实的冷淡和批判,不如说是在对人性和生命的真切认识之下的一种屈隐和感叹,透着暖意!

  他只轻轻地一瞥,却看到了人世的悲凉

  相比较赵画之晦涩,面对罗奇的画,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之气,似清晨的凉爽与素色,也略微显得有些粉气,如同敷染了一层南方地域的气息。画面内容是山水风景与普通人物的超现实组合,平凡之极却又出人意料,尤其是长长的画名而引发出的文学意义上的联想和想象,使得作品仿佛按上了天使的翅膀,随时随地可以飞起来。《亲爱的,我带你去寻找那永远也没有雨水淋湿的地方》、《亲爱的,我带你去寻找那如山泥流淌般的山林》、《亲爱的,我带你去寻找那没有远方的远方》……犹如情人之间、母子之间最温柔的呢喃,明知道一切徒然,明知道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谎言,可就是让人心肝情愿地去倾听,同时也领受了淋漓尽致的罗式阴柔之美。说实在的,相比较赵画之茫然与温暖,罗奇的画给我的却是更多一些冷意甚至绝望,这实在不是因为他擅长使用冷灰调子而显示出的画面惨白,也不完全是画名谎言的不可靠,这种感受就像鲁迅先生所描写的——他只轻轻地一瞥,却看到了人世的悲凉。我们的罗奇也只用了如此温柔简约的绘画语言,来遮掩了这人世深切的悲凉。

  历史有它自己的生命历程,每个历史时期都在默默等待属于自己的一段激情、一次冲决和刷新。在今天写实主义(农民式的憨愚,讨好似懂非懂的人)和当代艺术(商人式的狡黠,骗了更多不懂的人)风靡的当下,从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堕落至最底层的大众波谱,从无上荣光的政治从属急转到见钱眼开的商业奴隶,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缺少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土壤与空气,缺少本体自足自适自信的心态,缺少懂得它欣赏它珍惜它的艺术接受者。在整个社会都有待于艺术启蒙的今天,赵峥嵘和罗奇的绘画不写实,也不当代;不激进,也不自闭;不讨好,也不自恋,让我们看到一种隐约的“中庸”和“妥协”。在现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名词解释中,“中庸”和“妥协”并不是个褒义词,但如果将它们放在去政治化和去商业化的语境中,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其中“中立”、“宽容”、“妥帖”、“和谐”的内涵和意味?我们是否可以期待赵峥嵘和罗奇,能够给这个容易走向极端,缺乏理性的中国艺术圈开创属于未来的一段历史?

  时节

  2008年11月30日

作者:时洁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