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国的草书也有动律美,虽然它不同于舞蹈的时空艺术特征,作为平面艺术,它也有连续运动的律变与韵变;中国写意绘画,更讲运线的动律美。读齐白石的作品,常可看到他所画的藤萝、瓜蔓……体现出耐人寻味的动律美感。唐代书法家张颠(旭),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进。足见剑器舞的挥、砍、劈、刺、捺以及回旋、交叉、云手、翻转、腾挪等变化,其规律与草书的行笔运腕等等是很接近的。其在线的力度表现以及律变和韵变的追求上,也与绘画线功的追求相同。
中国古书画论中有许多类似舞蹈动律美感的描写,如:“悬腕迅发,纵其所之,笔笔摇曳而出,自有一种丰神。”令观者几疑为临风亸动,是在笔底灵机,一气写成之妙。”还有“回旋起伏,虚实穿插”,“形随笔主,笔寓与形”……所谓回旋、起伏、虚实、穿插、立寓,都是关于节奏、律动、韵变的描写,不仅道出了表现技巧的高超,还揭示了如“笔底灵动”这样具有韵感的内在心灵的融合。
舞蹈的动律美也是线的律动美,它与书法、绘画之不同在于后者凭借笔墨这个工具来表现,而舞蹈却要依靠人的自身的形体来体现,包括四肢、颈、肩、腕、指、脚、趾、跨、臀、腰等,细部方面还有眼、唇、颊、须、发等,总之,躯体上的诸多机能,都可以付诸舞蹈运动之中,躯体之外还可利用各种道具的潜能,如帽翅功、翎子功、带功、帕功、绸功、伞功、扇功、水袖功以及刀、枪、剑、戟(兵戈)功等等。这些以躯体肌能和以躯体肌能与道具结合并发挥而成的特技,并不尽是自然形成的,大多数是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获得,正所谓“熟能生巧”。
舞蹈常常在运动中呈现相对的静,在静中延伸相对的动,说它相对,是指形式表现而言,其实际内涵是相生关系——即动中呈静、静中寓动,动动静静,静静动动,生生不息,律动不止,这就是舞蹈动律美的基本规律。绘画、书法的运线,也同是如此。
舞蹈的点、线律动不是孤立的运动,而是有“情”贯于其中的韵感律动。情感线是舞蹈的生命线,有了这条生命线才可能有韵感变化——也才有可能产生美感。感情线的律动在舞蹈的动律中韵变,就是舞蹈动律美的呈现。
作者:汪易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