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希作品展研讨会(二)2013

  我先说一下我的一个感受,因为我一早来了我大概看了一下作品,这些作品对我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一种风格,熟悉的一种语言,就好像我熟悉徐希这个人一样。因为在座的至少有四位是我们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事,张广、刘龙庭,但是我们都在人美社共事,因为我是85年到人美,就在创作室经常去看他们画画、聊天,包括像徐希先生去美国之后,回来之后我们也时常有联系,经常也会通过电话,他的凤凰城我也去过。但是我今天特别看了一下李绪萱先生,更使我加强了一个认识,感觉进到这个展厅,回到了80年代到90年代。因为80年代。李绪萱先生在人民日报工作的时候呢,捧出了一批画家,这些画家都卓有成就,现在在我们画坛上都是非常有名的画家。也反映出这个媒体与20世纪中后期一个美术发展的特别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我说看到这些画之后,我就感觉是好像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因为确实徐希先生从80年代开始,他就给我们展现了他被某一位西方批评家称为神秘的方笔触的语言风格,范先生说的,他致力于推广水墨画在海外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前不久我看到六卷本的自选集,我也大为震撼。震撼的是他有很多新的内容,不为人所知。因为我所知道的徐希先生比较低调,在我们当下画坛中已经是没有极致、没有底线的情况下,他一直像个隐士一样隐居在城市之中,当然他的作品也不断的出现,大家所获得的认识可能是基于过去以往的经验,像这次六卷本中展现的优秀作品我也没有见过,包括他的汉碑的我也没有见过。我们印象中的徐希并没有停止他艺术创作的角度,当然我们从一个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徐希对于20世纪后期,中国水墨画发展的贡献,他以一己之力,一种个人的风格独立于水墨画坛上,以学版画出身的徐希,在人美创作室,置身于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张广先生,包括一批其他的水墨出身的画家在一起的时候,我可以这么说,徐希的谦虚可能是当代很多画家中少有的。他非常有个性致力于自己的追求,但是他又不放弃自己学习他人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创作群体。在这样的创作群体中他们互相去影响,还有一位画坛奇葩石虎先生,当时人美创作室是北京画坛中一支特别的力量,当然再远了追溯,我们可以追溯他70年代他所画的一组组画,大案兴貌,可以作为他们之间的一个合作的起点,为改革开放以后,徐希走向一种独立自我风格的形成,有着前后连续的学术关系。因此我们今天完整地看到他各个时期的作品,当时自选集的六卷是展览中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徐希的丰富性、多样性,打消了我们过去已有观念中的神秘的方笔触,把新的方法新的形式融汇其中,把各种的艺术语·言,贯穿到他的新的探索中,不管是他笔下的江南,还是画高原,近年来画凤凰古城,还有画其他的地方。可以说他的方笔触和方构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为画坛、为国际艺评家们所关注,因为确实他在吸收西画方面,特别是版画构成方面,以及黑白厌的关系方面,他把中国传统关系的技法、笔墨的经验结合其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图式,虽然影响力可能不及他所触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回归人文传统的主流的样式,我一直认为徐希的价值和贡献在于他的独立性,他的独立性和其他人没有粘连,几乎是不发生任何关系。但是他的图式又具有深广的影响。当然,我们也看到他从90年代后期到2000年之间的静物的花卉,以及包括一些其他材质的运用方面所创作的新的作品,都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样变化的徐希,对一个当代画坛中的正确认识非常的重要。因为往往很多艺术家,给予外人的往往是一面,而不知道丰富的多样性。包括像齐白石、徐悲鸿,包括像张广先生他画牛,不知道他其他方面的成就,作为蒋大和先生的高卒,当我们看到齐白石的和徐悲鸿的画的时候,只是想到某一个点,但是对这个画家的整体不了解,就像我们最近的黄永玉画展一样,人们忽视了他画荷花和其他的题材的多样性,艺术家表现的多样性,我想对于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是非常之重要,因此徐希这次展览中给我们呈现的作品,我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徐希,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徐希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画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当下的影响和作用,有重要的作用,也有重要的意义。我想我就简单讲这些。
  邵大箴:我觉得他讲的独立性,实际上徐希在最近20年以来,他在中国画,他并不是纯粹的水墨画,他在中国画这个领域里面,他走的道路是很独立的,就是刚才陈履生讲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走向是什么呢,是走向传统,是正确的道路之一,但是中国画要拓展,是要走拓展的道路,他是把传统的东西和西方他自己对版画的经验,和对西画的一些新的观念和技巧结合起来走的独立的道路,还有他的艺术语言的多样性、丰富性,这也是刚才跟范迪安馆长讲的内容都是一致的一个评价。

 

  王宏建:国内总听到徐希的一些活动。我最早是92年吧,我看到了一些他的画的照片,好像是在91年在深圳办画展。当时让我写篇文章,我忘了哪期了。是钱学森先生看到他的画了,给美术学院写了一封信,提倡城市山水画和建设山水城市,钱学森先生发表了一封信,让我写几千字的文章,扩大一下影响。我那个时候看到你的画了。关于城市山水画可以说是徐希先生的首创了,可能和你在国外的生活经历有关系。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山水是长江文化,中国的自然山水,中国人的审美历来就对自然美很欣赏,包括哲学观念。到美国、像纽约、曼哈顿高楼大厦,就像一个风景,在美国有一个城市风景画,八几年啊,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画展,好像在哪个位置有一张山水画,我忘记一个名字了,中间一个老的教堂,旁边一个大厦,竖的构图,给中国画家印象很深。城市的城景可以有无限的表现和反映。还有印象派的展览,就是莫奈的画,看那个街景非常好。
  徐希先生最早,我不知道您怎么创造,可能是国外生活环境的影响。他的夜景,他用光,有各种各样的手法来表现。后来以后全国各地都有一些画家,在用传统中国画的手法、技法,来表现这个城市的景色。当然从绘画的角度来说我们叫城市山水画,徐希先生首创的。反正钱学森是叫出这个名来了。
  另外,我看过好多徐希先生的介绍和展览。他在圆厅举办个人画展都是比较重要的,今年您73岁,在圆厅周围办这么大的一个展览,可以说是带有个人总结性的一个展览。我看徐希不光画什么画,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城市也好、山水也好,小镇也好,我敬佩他驾驭画面的能力这么强,我想不完全是写生。看了以后可以重新的自由地组织,可以无限地去画。在这个圆厅没有几张大画撑不起来展览,在这里摆出来非常好。真正的艺术家、画家就是拿艺术品说话,就是画出更多的画来。而画这些画呢,我有一个感想是和不同的艺术家的潜在的经历,或者过去说政治上叫出身,我这么想到了有关系。您是在四川长大的,然后到四川美院,这是长江源头整个过来的。我就想长江文化。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黄河文化、长江文化,长江跟更多的人文历史结合在一起。全是文物。看唐诗选里面,沿着长江全是文化、全是诗。由赞扬长江两岸自然美的诗,有抒发自己感情的诗,这是非常深的。徐希从出生到附中到大学毕业。20多岁。然后到北京来了,我想长江文化或者是长江的这个东西,可能再加上你在浙江的学习,在这里面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能感受得到。这个画面感受一种不管是夜景也好,雨景也好,不光是有光、有色,而且好像是湿蒙蒙的感觉,好像有温度,有湿度,今天刚好又下起雨来,这种感觉给人是比较深的。所以我觉得刚才范迪安说的比较全面了。我觉得徐希在中国画坛确实是独开一面,和别人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个性的一个画家。这个画展,我相信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国画界。我就谈这么多。
  邵大箴:他特别讲了城市山水画,徐希在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创作这种类型的画的,而且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
  刘国辉:理论家谈的就是很有深度,我听的很受教育,理论很清晰。徐希同学是我的老同学,我们三个是附中一个班的。后来他比我们聪明,就提早升人大学部了,进了版画系。
  徐希这个人呢,我们从小说起。这人很固执,很顽固,然而又非常谦虚。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不认帐的事情,死都不认帐,哪怕就一个人了,他还是坚持,他就有这个胆量。当他认识到这个东西他错了,这个东西他喜欢,他就非常佩服,很可爱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人活在现在世界上你觉得有点麻烦,还好他到美国去了几年,他很坚持自己,而且很仗义。所以看到他的画也坚持‘了这种性格,性格很分明。这里徐希的画,刚才理论家谈的这些问题我都很同意,也很受教育。
  徐希的画刚才邵大箴先生讲了是中国画的一种,我们分析传统多少。西画多少,来决定不是中国画,这样的决定是不科学的,不是对待艺术的态度。我们艺术需要很广泛的这么一个链。而且我从来就觉得版画和中国画是天然有的。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常常教学生说,你们要学点版画。版画里面黑白,版画里面线条,对我们中国画是绝对有帮助的。你看徐希很多画,他开创了这么一个样式,后来很多人学他,就没有他好,就是没有他原来的基础。徐希版画的基础很强悍的,他的黑白厌的处理是非常有本事的。邵大箴:当时的大幅的版画在国内影响很大的。
  刘国辉:可以说是世界水平的东西。他有这么强的基础,组合起来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的。后来很多人学他,都没有办法超过他,没有办法和他比。

 

  所以说版画和中国画是有天然渊源的,我觉得那个组合是很自然。很能够组合的。我自己觉得我很想学点版画,所以说徐希这样一种样式非常自然,非常好,没有必要给他说三道四。那一年在香港有个媒体,因为他的画经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辩论,有成为了当时的焦点。其实那种辩论,正好推动了中国画生存发展非常有益处的。徐希的画出来的很早,他的画的反响也很大。而引起的以后对中国画的改革的发展是绝对有深远影响的。我们细细的分析就可以看的出来。我觉得徐希的展览我很高兴,徐希的画看起来很纯真,这个画面很干净。里面的感想很干净。他离开了中国那么多年,有好也有坏,坏的他没有赶上商业大潮,赚钱赚少了,好的就是他没有沾染艺坛上很多脏的东西。他回来以后他几乎不会社交了,我发现他仍然活在60年代一样,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纯粹的人才好。
  邵大箴:寞性情、真风格,实际上刚才刘国辉联系他的为人,他的固执。我也感觉到,但是固执和谦虚结合在一起,真是他个人的特点。几十年来如一日,有这样的追求。当时他出来的时候,并不是没有纷纷地议论,说他是版画的国画。说老实话,刚才讲国辉讲的版画,实际上徐希没有版画的造型,没有版画的那种艺术的技巧,他今天这个水平类似另外一个样子,所以他从徐希的为人,他的经历,谈他的艺术成就,对我们有很多启发。张广:因为我刚才听到理论家的总结,我认为都是比我理论性强,我就说一点感觉吧。如果说交往,有40多年吧,将近半个世纪,就是从大学毕业到现在40多年了。我们俩的桌子,办公的时候桌子对桌子,从编辑室到创作室。编辑室有几年,然后创作室十年,然后他出国。出国回来又继续交往。出国之间也有联系,就是这样一个关系。相处的很融洽。风风雨雨也遭了不少难,大家都是相互鼓舞走过来了。徐希的成就很大,我认为他的主要的我没有什么理论可说,但是我认为他的成就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他的艺术世界,刚才陈履生说他很独立的,他很有自己的见解,他很谦虚,但是他很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从来也不是要反驳别人,但是他自己把握的非常好,所以他的画和别人完全不一样。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好像不像我们学传统的那样构线,也不像西画的色彩和光。但是他是吸收了很多西洋画的东西,比如说版画、水彩。但是对中国画的水墨,我认为他是下了很大的工夫,抓住了宣纸和水墨,就是水墨在选址上造成的一种效果,他做了充分的可以说是几十年的研究。所以他的画给人感觉挂在这儿,就像好多先生发言时候的感受,就是湿淋淋的,像刚下过雨一样,在中国的传统画上达不到的。只有他的画感觉到,一般干了以后都感觉到水分不够了,所以他的画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不管是大画还是小画,我认为尤其是大画更难,做到水墨淋漓,到最后画完以后这个画面水墨淋漓,这是很难很难的,我认为这是他的突破,是发挥到极致了,所以我说他是创造了自己的一个艺术世界。他在自己的范围之内,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一种风格。这种风格不用用显微镜看,也不用去找,也不用去放大镜去看,你远看一看就知道徐希的画,在我们画画人的眼里是非常羡慕、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它很独特。我们画画的人都知道,一辈子要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但是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就是达不到。或者说不够。所以徐希这一点,我当时就感觉到他很早,在70年代末他的画已经有雏形了,他最早出了一本叫山河颂,给我印象很深,画的都是表现各种山水,都有内容的,有矿区、有大案。也有工业的、也有煤矿。现在翻都觉得很有生命力。他画的绝不次于现在人画的山水。我认为还是艺术性很强。他现在的画我认为更进步了,更加强了他的那些优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