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谈速写

  早岁,我喜画速写,以记录生活中我缘会心仪的景致。时至今日,仍积习未改。我每每游历,看到山川风物妩媚的神韵,必会速写囊中,更会倍加珍藏。黄土高坡、太行石壁、大漠风烟、黄河之水、壶口飞瀑,都留有我速写的画迹,随时光的洗涤,在闲暇时的细细品读,都会在我心底升华出一首首绝然风尘的精神恋歌。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锤炼画家技能的古老传统,已被多书画家用现代化的拍摄方式所取代,只有我们这些被冠以“古董”守旧似的画家,还做着古老的守望。速写为伴,享受其趣,也体会着现场写生那有滋有味的独特感受。这是那些用照相机和摄像机的画家难能体味的艺术餐悦。所以到现在,速写依然是相伴我艺术人生不可或缺的理性偏爱。

  因为现场写生不仅仅是生活的记录,它也是一种画家技能的锻造,更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当画者在现场怀有亲临实感的心灵顿悟,要速然纸上,无形中也会成就画家一种特殊生活的精神眷顾。

  我想生活中千变万化的景物,关在画室里是很难想象出来的,为此我认为写生的更高要求不但是去表现“山川之骨”,而且还得表现“山川之气”、“山川之神”,通过写生也避免创作上的程式化。顾恺之云:“悟对之通神。”“悟”是审美主体(画家)内心的感悟活动,只有“悟对之”,才能捕捉住对象的“神”。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常禅析速写之艺,是否会有艺理中的经天纬地之秘迹,是否也能绘吟出画家心灵感悟的凝固音乐。我也常在是否中体会速写的特殊味道。

作者:沈三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