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读林容生

  在喧嚣浮躁熙来攘往的社会情态下,一个艺术家凸显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世界里,在厚如砖头的纸媒书籍中,我们的视觉常常会呈现出审美疲劳。在这种“山重水复”的,心理状态寻找“柳暗花明”的一种感受是多么艰难,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让心里“咯噔”一下又谈何容易。如何在当代山水画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时风下不受“影响的焦虑”(美国批评家布鲁姆语),在面对高山似的传统程式化绘画里独特地走出来,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是摆在每一个当代山水画家面前的重要问题。
  此刻,我身临其景在林容生的青绿山水画作里呼吸着那一缕缕湿润、清幽的气息,倘徉在“意出尘外”的黑瓦白屋之中,时空仿佛凝固在了某一个瞬间,一种久违了的“静气”从胸中缓缓升起,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在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艺术观念中,“静”不仅仅指环境的安静,还有内心的安静,不动的,无生无灭,不为外在因素所搅动,一种绝对平和的宇宙之静。元代画家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近代画家黄宾虹也说过:“画贵有静气。”中国文人画发生已来就追求着这种静气,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宇宙感,但这种宇宙感不是宇宙形成的自然法则和道理。范宽也好黄公望也罢,更不用说倪云林了,他们所创造的世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隔绝人间喧嚣静谧而进入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精神。“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则静气不生。”(重光《画筌》)。王石谷,诨南田更是对这句话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把静气提高到了一个绝佳的地位:“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静气,今人所不讲也。画至于静,其登峰矣呼。”林容生先生笔下创造出的这种比黄金还贵重的绘画语言,青绿时空的宁静,这种
  “文气”就是他对传统文化接纳和延续中体现出来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感受城市pm2.5超标的空气里,真有种久违的说不出的欣喜与激动,仿佛忘了回家的道路。

作者:杨公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